[实用新型]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达标排放集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7207.4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甘海南;段明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十方圆通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达标 排放 集成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达标排放集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设的污水治理工程普遍只考虑有机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以有机污染指标CODMn和BOD5去除效果作为水质处理效果的评主要价指标,对于氮、磷等物质的处理略显不足,这也是造成多数水源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严重的原因之一。部分城市甚至供水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水质污染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和藻类繁生现象,其实质是耗氧有机物及氮、磷化合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它们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热点甚至十分棘手的控制治理问题。
对于微污染水的治理,目前国内多采用的处理工艺为氧化沟、A2/O、A/O等技术,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有效去除氨氮。对于微污染水的治理,人们虽然给予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财力,却没有一种投资小,处理效率高的工艺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达标排放集成设备,它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投入小,处理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达标排放集成设备,包括依次通过管路相连的竖流沉淀池、活性滤料生物滤池、生物脱氮滤池和除磷滤池,所述生物脱氮滤池包括池体,池体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布水反冲器,所述布水反冲器上方为滤料层,所述滤料层上方为设置有出水管,滤料层中散布有微生物。
优选的,上述除磷滤池内设置有上下两层滤料层,所述两层滤料层的滤料粒径不同。
优选的,上述生物脱氮滤池内滤料层的滤料粒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微污染水氨、氮含量降解难度大的问题,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出水可以达到并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水体标准,而且可用于各类污水治理工程当中,投入少,效率高,对于缓解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物脱氮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流沉淀池,2活性滤料生物滤池,3生物脱氮滤池,4除磷滤池,
5池体,6进水管,7布水反冲器,8滤料层,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竖流沉淀池1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悬浮物及降雨时冲刷下来的泥沙,以保证后续生物滤池的正常运行。
活性滤料生物滤池2中装有比表面积较大的填料,通过固定生长技术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水体与生物膜不断接触过程中,使有机物及氮等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活性滤料生物滤池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补充一定空气,这样不仅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溶解氧,而且有助于新老生物膜的更新换代,保证生物膜的高氧化能力。活性滤料生物滤池2的底部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为主,优势生长异养菌沿滤池高度方向从底部开始有机物浓度递减,其降解速率也呈递减趋势。在进口段由于有机物浓度较高,异养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BOD负荷也较高。生物滤池的上部主要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在该段滤池中,由于有机物浓度较低,异养微生物较少,优势菌种为自养性硝化菌,可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
生物脱氮滤池3包括池体5,池体5底部设置有进水管6和与进水管6相连通的布水反冲器7,布水反冲器7上方为滤料层8,滤料层8上方为设置有出水管9,滤料层8中散布有微生物。
滤料层8中所用的滤料是一种经过烧制,布满微孔的新型滤料,这种滤料粒径一般为3-5mm,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最高可达3.98m2/cm3,机械强度大,不易变形和破碎,微生物附着量高,易挂膜,并且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滤透性。
池体5底部设有多点均匀反冲器和均匀布水系统,上部为3-5mm多孔滤料,水自下而上流经滤料层,均匀的与滤料接触,提高反映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十方圆通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十方圆通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7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染废水回收处理系统
- 下一篇:浸灰废液的循环和再生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