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茗茶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2572.6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5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宪;彭秀英;曹阳;邱望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的茶叶的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茗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生产茶叶虽然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至今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低端水平,茶叶生产规模小、实力差,工艺上以手工制作为主、简单机器制作为辅,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受操作技术人员人为因素影响大,加工设备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加工工序分散,效率不高,致使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茗茶加工装置,它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全自动茗茶加工装置,包括自动化总控装置,在自动化总控装置上连接3个自动化分控装置,在3个自动化分控装置上分别连接有杀青加工容器、揉捻加工容器及整形提毫烘干容器,各个容器之间通过物流装置进行连接。传统的加工装置在进行加工时,往往是独立控制加工参数中的某一种,而不具备联动关系,因此还需要人工对其他相关参数进行控制,因此自动化程度并不高,还是会影响生产的效率,而且导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好;而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自动化总控装置综合对所有参数进行联动的适时控制,通过各项参数的结合才能实现茗茶加工的全自动化生产,而且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杀青加工容器中设有可调式电热模块、进料控制模块及转速控制模块,它们均与连接在杀青加工容器上的自动化分控装置连接。可调式电热模块用于控制杀青加工的温度,进料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进料量,转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容器内部的转动速度。
在揉捻加工容器中设有揉捻压力调整模块及揉盘转速调节模块,它们均与连接在揉捻加工容器上的自动化分控装置连接。
在整形提毫烘干容器中设有温度控制模块、湿度调节模块、整形速度调节调整及炒手速度调节模块,它们均与连接在整形提毫烘干容器上的自动化分控装置连接。
在自动化总控装置上连接可视化操作面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自动化控制装置来对现有的茗茶加工的各项工艺参数实施分步联动的适时控制,以实现全自动的茗茶加工,可实现茶叶生产的一键化操作,同时可对上线或下线的其他工序进行柔性对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容易实施,所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全自动茗茶加工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自动化总控装置1(可采用电脑作为自动化总控装置1),在自动化总控装置1上连接可视化操作面板16,在自动化总控装置1上连接3个自动化分控装置2(自动化总控装置1与自动化分控装置2之间通过基于某一种程序汇编语言的通讯协议进行连接,自动化分控装置2可采用现有的PLC或PIC等设备),在3个自动化分控装置2上分别连接有杀青加工容器3、揉捻加工容器4及整形提毫烘干容器5,各个容器之间通过物流装置6进行连接(物流装置6可采用现有的输送带、输送槽等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装置);在杀青加工容器3中设有可调式电热模块7、进料控制模块8及转速控制模块9,它们均与连接在杀青加工容器3上的自动化分控装置2连接;在揉捻加工容器4中设有揉捻压力调整模块10及揉盘转速调节模块11,它们均与连接在揉捻加工容器4上的自动化分控装置2连接;在整形提毫烘干容器5中设有温度控制模块12、湿度调节模块13、整形速度调节调整14及炒手速度调节模块15,它们均与连接在整形提毫烘干容器5上的自动化分控装置2连接。
用PC、PLC或PIC等设备通过某通讯协议与PLC或PIC控制器组网,并在自动化总控装置1的基础上安装基于某语言的可视化操作面板,使其能对各工序的参数进行设置,同时根据现有的茶叶加工的成熟技术方案,建立各种茗茶加工参数的数据库,并以此在可视化操作面板设置各种茗茶加工一键操作按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2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轮式火车的四轮转向机构
- 下一篇:一种玻璃直线多级磨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