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型煤成型机下模体加长分体式模腔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1964.0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泗洪锦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2 | 分类号: | B30B15/02;B30B11/2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成型 机下模体 加长 体式 模腔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秸杆型煤成型机,具体涉及秸杆型煤成型机下模体加长分体式模腔套。
背景技术
秸杆煤碳成型机,由于能将废弃的秸杆物料压制成圆柱状的秸杆型煤供燃烧,而深受市场欢迎。该机器主要包括电动机、传动轴、变速箱以及设在变速箱上方的主轴筒、下模体、上压轮、进出料斗等组成件。其中,下模体设有呈圆柱状排列的模腔。秸杆物料是通过上压轮双向旋转的压力,把物料揉挤进入下模体的各个模腔内的,物料在各模腔内成型后,再被自动挤出至出料斗。机器在工作状态时,物料与模腔壁总是处在揉搓挤压的磨擦之中,模腔壁极易被磨损。一旦模腔壁受损,为了不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则必须费工、费时地更换整个下模体。为此,申请人于09年3月提出了在模腔内设置模腔套的技术方案(专利号2009200421255),解决了成型机下模体无须整体更换的问题;又于09年11月提出了模腔套内壁由上至中设有圆锥度的技术方案(专利号200920255278.8),该方案可促进物料易于快速进入模腔套,并使物料由蓬松体积挤压成密实成品。以上两个关于模腔套的专利均存在实用价值。但是,实践中发现,从提高型煤的密实度和产量考虑,该模腔套的结构尚有可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秸杆型煤成型机下模体加长分体式模腔套,目的在于通过对模腔套结构的继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秸杆型煤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同之处是:包括由机架、电动机、传动轴、变速箱、主轴筒、下模体、上压轮及进料斗、出料口组成的秸杆型煤成型机,其中:下模体设置有圆周状排列的模腔,各模腔内设置模腔套,模腔套的上、中部为圆锥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是:所述的模腔套的套深长度大于模腔的深度,且模腔套套深所长出部分与原模腔套为分体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
所述模腔套的套深比模腔的深度长出2-5公分;所述模腔套加长部分与原模腔套的分体式连接为内外丝扣的旋接;所分体的旋接部件的内径与原模腔套中下部内径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下模体的模腔内设置有限度加长的模腔套,不仅可使模腔套内的物料从松散状挤压成高密度成品,而且可以增加秸杆型煤成品的长度,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并且可以根据秸杆型煤成型机上压轮的加压情况和物料组成,灵活旋上或旋下模腔套加长的分体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秸杆型煤成型机的上压轮、下模体及模腔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称模腔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称模腔套加长部分(即分体旋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秸杆型煤成型机的上压轮1设置于下模体2的上方,机器工作时,上压轮齿轮11将物料碾压入下模体的模腔套21内。图中可见模腔套的套深长度大于模腔22的深度。
如图1、2、3所示,
模腔套21加长部分与原模腔套为分体式连接为内外丝扣的旋接;分体旋接部件(即模腔套21加长部分)212的内径与原模腔套211中下部内径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泗洪锦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泗洪锦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19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具有真空耐受性的酿酒酵母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