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预应力桥梁梁板张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0134.6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3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伟;戴春生;徐金晶;王飞;颜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晟梁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预应力 桥梁 梁板张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桥梁梁板张拉设备,特别是一种数控预应力桥梁梁板张拉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预应力桥梁梁板的张拉主要通过人工操作完成, 张拉前准备:钢绞绳穿过预应力桥梁梁板;将钢绞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到千斤顶中;启动油泵,开始张拉。人工张拉的工艺中,通过人工控制油泵来控制千斤顶的张力,钢绞绳两端的油泵各需一人控制,张拉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如下: 油泵必须同时启动,以保证千斤顶同时开始张拉;油表显示应力达到设计预应力的10%的时候,同时停止张拉,用尺子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并记录该长度a;再次同时启动油泵,给钢绞绳施加应力,当油表显示应力达到设计预应力的20%的时候,再次同时停止张拉,用尺子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并记录该长度b,用b-a得到长度L1;第三次同时启动油泵,给钢绞绳施加应力,当油表显示应力达到设计应力的100%的时候,持续2分钟,然后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c,用c-a得到长度L2;用L1+L2得到钢绞绳总的伸长量L,用实际伸长量L与理论伸长量对比,当差值在6%以内的时候,张拉工艺就实施成功了,反之则失败。人工张拉的缺陷主要是误差大和风险高;1、操作油泵的工人必须保持同步操作,对工人之间配合的默契度要求比较高,容易产生误差;2、钢绞绳在张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滑丝现象,导致钢绞绳飞出梁体(钢绞绳飞出的力量远远超出一颗子弹的力量),危害现场人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数控预应力桥梁梁板张拉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数控预应力桥梁梁板张拉设备,包括若干千斤顶和钢绞绳,若干钢绞绳不同位置横穿预应力桥梁梁板,各钢绞绳两端分别于千斤顶连接,千斤顶与预应力桥梁梁板连接并张拉钢绞绳,各千斤顶分别通过输油管与同一油泵连接,各千斤顶与预应力桥梁梁板之间设有距离感应器,油泵的控制开关、油压表以及距离感应器分别与控制台连接,并通过控制台上显示屏显示实时数据。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代替人工操作,由控制台控制完成预应力桥梁梁板的张拉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由同一油泵驱动各个千斤顶,保证千斤顶的启动一致性;通过距离感应器检测张拉距离,从而避免人工检测产生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数控预应力桥梁梁板张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数控预应力桥梁梁板张拉设备,包括若干千斤顶1和钢绞绳4,若干钢绞绳4不同位置横穿预应力桥梁梁板10,各钢绞绳4两端分别于千斤顶1连接,千斤顶1与预应力桥梁梁板10连接并张拉钢绞绳4,各千斤顶1分别通过输油管3与同一油泵6连接,各千斤顶1与预应力桥梁梁板10之间设有距离感应器2,油泵6的控制开关5、油压表7以及距离感应器2分别与控制台9连接,由控制台9控制油泵6的开启和关闭,对油泵6的油压、距离感应器2检测的张拉距离进行检测和记录,并通过控制台9上显示屏8显示实时数据。由控制台9完成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人工的张拉过程。
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晟梁板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晟梁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01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智能冲泡器
- 下一篇:光伏组件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