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结构的行李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6814.0 | 申请日: | 201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0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赖伟浤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伟浤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A45C5/14;A45C5/06;A45C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行李箱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行李箱。
背景技术
现有硬壳行李箱的结构,大体如图1所示,系由一本体1构成一个置物空间W,本体1的开口端设有盖体2,配合拉链3而封闭本体1;上述之结构,其实存在有下列缺点:
(1)只有一个置物空间W,全部物品都置于同一空间,无法做多空间分类分置。换言之,置物空间的分隔数量少。
(2)欲取用物品时,必然需打开盖体2,而使置物空间W中之物品全部展露,当于公众场所需临时取用一物品、而置物空间W又放置有不方便展现之物品(例如:内衣、内裤)时,实是极不方便。
(3)取用物品时,必需呈将本体1平置、不能直立状打开,平置较占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行李箱,它具有两个可分别打开的置物空间,达到增多置物空间、及方便取用物品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于本体与盖体间设置中壳体、中隔层,从而本体与中壳体形成第一置物空间、中壳体与盖体间形成第二置物空间,除了增加置物空间,且可将必需常用、临时会使用的物品置于第二置物空间, 因而可以在不打开第一置物空间的情况下,只打开第二置物空间,使用方便;进一步的,盖体与中壳体间可设有连接片,形成可在直立状态时打开盖体。即:
一种新结构的行李箱,包含本体和盖体,其特征是:本体和盖体之间设有中壳体,中壳体的后面(以图5之外图示直立状态确定前、后、上、下方位,下同)与本体之间其两者的各一边相互连接为一体、其两者余下的周边有第一拉链连接,中壳体中具有中隔层,中隔层与本体形成第一置物空间;盖体的后面与中壳体的前面,其两者的下边相互连接为一体、其两者余下的周边有第二拉链连接,盖体与中壳体间形成第二置物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拉链、以及第二拉链,两者可以分别开闭,从而可以分别打开第一置物空间或第二置物空间。使用者将需要临时取用的物品置于两个置物空间之一,而将不宜展露的物品置于两个置物空间之另一,就可以避免背景技术所描述的尴尬情况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全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盖合中壳体、打开盖体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全盖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中隔层示意图。
图中,1、10为本体,2、22为盖体,3为拉链,11为第一拉链,12为 第二拉链,20为中壳体,21为中隔层,23为后侧连接片,24为前侧连接片,25为魔术贴,31为连接带,H为通透部,W为置物空间,W1为第一置物空间,W2为第二置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5所示,一种新结构的行李箱,包含本体10和盖体22,其特征是:本体和盖体之间设有中壳体20,中壳体的后面与本体之间其两者的各一边相互连接为一体、其两者余下的周边有第一拉链11连接,中壳体中具有中隔层21,中隔层21与本体形成第一置物空间W1;盖体的后面与中壳体的前面,其两者的下边相互连接为一体、其两者余下的周边有第二拉链12连接,盖体与中壳体间形成第二置物空间W2。该结构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功能,即有最少两个可以分别开启或盖合的置物空间。
如图2、图6所示,进一步的,在实施例,盖体22与中壳体20的双边设有后侧连接片23、前侧连接片24,后侧连接片23、前侧连接片24具有可方便粘连和脱离粘连的由弹性钩和环构成的魔术贴25。该结构使得中壳体20、盖体22侧边可方便粘连和脱离粘连,当两相粘连时,实施例于直立状态打开时形成似袋子的效果。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在个别实施例,中隔层21面积较小,仅遮盖本体10前面的局部,因而本体10前面留有通透部H。该结构使得人手可以通过通透部H由第二置物空间W2伸入本体10的第一置物空间W1中,实行取物。
进一步的,在实施例,所述的行李箱为硬壳行李箱。
藉由上述之结构,可得下列功效、优点:
其一、如图5所示,可使行李箱具有第一、二置物空间W1、W2,增加置物空间数量,且可供多种物品分类置于不同的置物空间,例如:大体积物品、私密性物品置于第一置物空间W1,小物品、常需取用之物品置于第二置物空间W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伟浤,未经赖伟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6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径桩挖钻机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子马桶控制器的漏电及过温保护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