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悬吊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6490.0 | 申请日: | 201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白锦苍;吴炎山;陈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阳东亚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8 | 分类号: | H04R1/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16211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吊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悬吊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在音响设备中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而对于音响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扬声器的种类繁多,而且价格相差很大。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共鸣)而发出声音。按换能机理和结构分动圈式(电动式)、电容式(静电式)、压电式(晶体或陶瓷)、电磁式(压簧式)、电离子式和气动式扬声器等,电动式扬声器具有电声性能好、结构牢固、成本低等优点,应用广泛;按声辐射材料分纸盆式、号筒式、膜片式;按纸盆形状分圆形、椭圆形、双纸盆和橡皮折环;按工作频率分低音、中音、高音,有的还分成录音机专用、电视机专用、普通和高保真扬声器等;按音圈阻抗分低阻抗和高阻抗等。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传统之扬声器的悬吊结构,传统之扬声器的阻尼器1均结构与音圈2与盆架3的底部4之间,在电声原理造成的上下振动,输出的电压太大时,也就是要求功率的提升时,结构部件会产生更大的上下运动,进而产生阻尼器1部件碰触导磁华司5或盆架3的底部4。因此,现有之扬声器因结构问题,传统的悬吊结构在输入大功率时动作越大以及越来越薄型的要求下,传统之悬吊结构产生结构部件的碰触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悬吊扬声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扬声器之悬吊结构产生结构部件的碰触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双悬吊扬声器,包括有盆架、振动板、悬吊边和阻尼器,该阻尼器的内径环直接或间接结合于振动板的板体上,该阻尼器的外径环直接或间接结合于盆架跟悬吊边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尼器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环纹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利用阻尼器的内径环直接或间接结合于振动板的板体上,以及利用阻尼器的外径环直接或间接结合于盆架跟悬吊边重合而形成双悬吊结构,利于扬声器上下运动的平衡,并解决传统之悬吊结构部件阻尼器与结构部件导磁华司或盆架的底部产生碰触的问题,并减少了传统之阻尼器结构于音圈上的空间浪费,使上下运动的空间距离加大,有利于更多样化与薄型的设计。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悬吊结构立体安装图;
图2是传统的悬吊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安装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悬吊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阻尼器 2、音圈
3、盆架 4、底部
5、导磁华司 10、盆架
20、振动板 30、悬吊边
40、阻尼器 50、音圈
60、导磁华司 70、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盆架10、振动板20、悬吊边30和阻尼器40。
该阻尼器40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环纹的结构,阻尼器40的内径环直接或间接结合于振动板20的板体上,该阻尼器40的外径环直接或间接结合于盆架10跟悬吊边30重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振动板20之板体的形状改变,或悬吊边30形状改变,该阻尼器40的形状不受限制均可改变形状。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有音圈50,当然在被动式扬声器中不包含有音圈50,不以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阻尼器40的内径环之直接或间接结合于振动板20的板体上,以及利用阻尼器40的外径环直接或间接结合于盆架10跟悬吊边30重合而形成双悬吊结构,利于扬声器上下运动的平衡,并解决传统之悬吊结构部件阻尼器40与结构部件导磁华司60或盆架的底部70产生碰触的问题,并减少了传统之阻尼器结构于音圈上的空间浪费,使上下运动的空间距离加大,有利于更多样化与薄型的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阳东亚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惠阳东亚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64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频抗干扰隐蔽耳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