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麦玉米套种点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5234.X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爱武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童冠章 |
地址: | 45248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套种 点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器具,特别是一种麦玉米套种点播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广大农村,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秋季作物,在许多情况下,为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亩产量,常常采用玉米与小麦套种,即在麦黄未收割时前,将玉米点播在麦垅间,播种玉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播种工具的好坏关系到玉米的生产和产量,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工具的改革,不仅能减轻人们的体力,节约种子,还能提高播种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播种机,只适应与麦子收割后使用,若麦子即将成熟,田地墒情较好时却不能播种,待麦收后可能出现干旱,那么就会丧失播种的黄金时期,缩短了玉米的生长期,会降低产量。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人工小型点播器,其中以二人(一拉一推)用开沟播种器较好,但开沟浅,埋不好,浪费种子,又因体积较大,只能再坡地麦子稀疏的田地使用,操作费力,尤其是在麦子没有收割前播种,易造成麦子的大量倒伏,有的农民为了抢墒播种,用小铲、鸭嘴式简易点播器,操作费力且效率极低,特别是在麦子稠密的田地里,根本无法使用,为此,近几年多数农民放弃了在麦田套种玉米的做法,以至于在有些年里无墒种不上,或播种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麦玉米套种点播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玉米套播点播装置使用麻烦、效率低和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括料斗箱、盖土板和打穴杆,打穴杆上部有手柄,打穴杆经第一拉簧固定在打穴杆固定箱内,打穴杆固定箱上装有料斗箱,料斗箱内有刷子,构成下种室,刷子下部有滑板,滑板上有选种孔,滑板一端与固定在料斗箱上的第二拉簧相连,并经钢丝绳与打穴杆相连,下种室下部有与选种孔对应的下种管,下种管经连接管与下种底管相连,下种底管上有与其连通的打穴杆套管,打穴杆底部置于打穴杆套管内,打穴杆套管经支架与打穴杆固定箱相连。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独特、使用方便、效率高,是麦黄玉米套播点播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穴杆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土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穴杆套管和下种底管的主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7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料斗箱、盖土板和打穴杆,打穴杆2上部有手柄1,打穴杆2经第一拉簧13固定在打穴杆固定箱20内,打穴杆固定箱20上装有料斗箱3,料斗箱3内有刷子4,构成下种室21,刷子4下部有滑板5,滑板5上有选种孔6,滑板5一端与固定在料斗箱3上的第二拉簧7相连,并经钢丝绳12与打穴杆2相连,下种室21下部有与选种孔6对应的下种管8,下种管8经连接管9与下种底管16相连,下种底管16上有与其连通的打穴杆套管15,打穴杆2底部置于打穴杆套管15内,打穴杆套管15经支架14与打穴杆固定箱20相连。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下种底管16底部装有盖土板10,提高打穴杆2打穴的稳定性,盖土板10上有与打穴杆2对应的打穴孔17,打穴孔17后部在盖土板10上有拨土板19。
所说的料斗箱3上有滑轮11,钢丝绳12绕置在滑轮11上。
所说的打穴杆2底部有方形打穴头18,提高打穴杆2的打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将种子放置在料斗箱3内,其中几粒种子会置于选种孔6内,操作打穴杆2,打穴杆2在打穴杆固定箱20内上下运动,打穴杆2经钢丝绳12拉动料斗箱3内的滑板5,刷子4拨掉滑板5上的其他种子,使选种孔6内的的种子进入下种室21内,然后掉落在下种管8内,经连接管9滑落到下种底管16内,打穴杆2在土壤里形成的一个种穴后,在第一拉簧13的作用下从土壤里推出,种子经下种底管16、打穴杆套管15和打穴孔17进入种穴,然后拨动拨土板19,将种穴盖住,完成一次操作,打穴杆2在第一拉簧13的作用下回位,滑板5在第二拉簧7的作用下回复到原来位置,为下次选种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独特、使用方便、效率高,是麦玉米套播点播装置上的创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爱武,未经张爱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5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