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立式蒸发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9823.7 | 申请日: | 2011-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3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芳;项勇;陈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华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气 分离 功能 立式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空调热交换系统中的蒸发器,尤其是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立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在制冷空调热交换系统中均需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以及管路系统等,制冷剂在管路系统中循环,靠压缩机压缩后冷凝为液态,并放出热量,液态的制冷剂节流后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化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后再次被压缩冷凝为液态,如此循环以实现热量的转移和交换。这种现有的制冷空调热交换系统中,特别是氨制冷空调压缩制冷系统,需要避免制冷剂液体通过吸气口进入所述压缩机而导致制冷系统性能降低,甚至使压缩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在现有技术中,是采用单独的气液分离装置进行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现有气液分离装置体积大,不仅会占据较大的空间,而且使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灌量提高,同时增加了设备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立式蒸发器,进而降低整个热交换系统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灌量、占地体积和设备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立式蒸发器,包括一个壳体,其特点在于,所述壳体中心竖向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下方穿出壳体并设置为液态制冷剂入口;中心管上端开口处上方的壳体上对应设置有气态制冷剂出口;所述壳体内部靠水平设置的两个挡板将壳体内腔分隔为下部的制冷剂液区、位于两个挡板之间的蒸发热交换区和位于上部的气液分离区,所述制冷剂液区下端设置有油出口,所述气态制冷剂出口位于气液分离区顶部;所述两个挡板之间竖向密封设置有若干连通于制冷剂液区和气液分离区的蒸发传热管,所述蒸发热交换区侧壁的壳体上设置有热交换介质入口和热交换介质出口。
本立式蒸发器使用时,液态的制冷剂从液态制冷剂入口进入到中心管内并从中心管上端开口处进入到壳体内腔中,液态制冷剂经设置的下降管下流至下部的制冷剂液区,然后进入蒸发热交换区的蒸发传热管内。蒸发热交换区的蒸发传热管外部具有从热交换介质入口和热交换介质出口循环的热交换介质(可以为水),热交换介质将热量传递给蒸发传热管内的液态制冷剂并使其蒸发,液态制冷剂蒸发并带走热交换介质具有的热量;气液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区内进行气液分离,气态从制冷剂出口处送出壳体,同时,在热交换的过程中,下部的制冷剂液区中的油液由于比重不同,润滑油会自动下沉并进入到壳体底部的集油器内,最后从集油器出口送出壳体。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中心管上端开口处与气态制冷剂出口之间还设置有热管蒸发段结构,热管蒸发段结构包括若干上下间隔设置的翅片,翅片整体呈环形布置,热管蒸发段结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沿中心管内部向下延伸入蒸发热交换区的的热管,所述热管下端封闭设置。这样,气液分离区中的气液制冷剂进入到气态制冷剂出口之前会经过热管蒸发段结构,故一些小液滴会停留附着在热管蒸发段结构的翅片上并吸收热量而蒸发为气体,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和制冷系统的安全性。蒸发段供小液滴吸收的热量来自于插入到中心管内部的热管,因为热管下端位于蒸发热交换区内,会吸收节流前温度较高的液态制冷剂热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蒸发器,具有气液分离的功能,采用本蒸发器的换热系统,无需额外设置气液分离装置,故降低整个热交换系统的占地体积,制冷剂充灌量和设备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立式蒸发器,还具有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华,未经陈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9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雪糕
- 下一篇:带发热膜的茶叶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