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量回收的淋浴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4601.6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7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莫南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南火 |
主分类号: | A47K3/28 | 分类号: | A47K3/28;A47K3/40;F28D1/06;F28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31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浴 废水 热量 回收 淋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淋浴房,特别涉及一种可将洗浴后的废水热量回收的淋浴房。
背景技术
目前,淋浴房因其使用方便且保温防水功能好而被家庭宾馆广泛使用,人们在淋浴房中淋浴时,洗浴废水的温度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而这些废水就通过淋浴房底部的出水口直接排入下水道。洗浴废水的热量不能被回收利用,造成热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特提出一种可回收洗浴废水热量的淋浴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浴废水热量回收的淋浴房,包括淋浴用热水管出口和洗浴废水收集口,在淋浴房底部设置可利用洗浴废水热量将热水器的进水管中的冷水预加热的余热回收装置。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洗浴废水收集口相通;在所述导流槽内设置预加热管道,所述预加热管道的进水口与自来水进水管连通,所述预加热管道的出水口与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底部设有可使经过所述预加热管道后的废水排掉的地漏。
所述预加热管道为U型盘管。
在所述洗浴废水收集口设置滤网。
在所述导流槽内设置支撑架,所述预加热管道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导流槽内。
所述淋浴房还包括底座,在对应所述导流槽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置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所述导流槽连通;设置可从所述检修口抽出的抽屉式支架,所述预加热管道固定在所述抽屉式支架上;所述抽屉式支架与所述检修口之间设置防水密封垫。
所述导流槽的四周设置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废水管和预加热管道;所述废水管进水口与所述洗浴废水收集口连通;所述预加热管道的进水口与自来水进水管连通,所述预加热管道的出水口与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废水管呈螺旋状盘旋在所述预加热管道的外围。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废水管和预加热管道;所述废水管进水口与所述洗浴废水收集口连通;所述预加热管道的进水口与自来水进水管连通,所述预加热管道的出水口与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所述预加热管道呈螺旋状盘旋在所述废水管的外围。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外围设置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淋浴房底部设置余热回收装置,利用余热回收装置使洗浴废水热量将热水器的进水管中的冷水预加热,从而增加了热水器的进水温度,降低了热水器的能耗,节约了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结构的淋浴房可有效回收淋浴废水的热量,使洗浴废水热量再利用,节约能源,且结构简单、利于检修。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淋浴房及浴缸的废水的热量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淋浴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余热回收装置4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所述预加热管道6固定在抽屉式支架1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二的余热回收装置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洗浴废水热量回收的淋浴房1,在淋浴房1设置有淋浴用热水管出口2和洗浴废水收集口3,在淋浴房1底部设置余热回收装置4,余热回收装置4可利用洗浴废水热量将热水器8的进水管81中的冷水预加热。
余热回收装置4包括导流槽5,导流槽5与洗浴废水收集口3相通,淋浴后的废水可从洗浴废水收集口3流入导流槽5内。在导流槽5内设置预加热管道6,预加热管道6的进水口与自来水进水管7连通,所述预加热管道6的出水口与热水器8的进水管81连通;所述导流槽5的底部设有地漏9,地漏9的直径远小于洗浴废水收集口3的直径,且导流槽5的底面有一倾斜度,从而使废水流入导流槽5后在导流槽内汇集,与预加热管道6热交换后,废水沿导流槽倾斜的底面流向低处的地漏9,最终废水从地漏9排进市政下水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南火,未经莫南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4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