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改进型尘杯锁扣的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2001.6 | 申请日: | 201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0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倪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A47L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尘杯锁扣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改进型尘杯锁扣的吸尘器,尤其是尘杯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尘杯吸尘器,其尘杯与机体是相互分离,因此在工作时需要一锁扣结构来固定尘杯,而通常该锁扣结构采用位于尘杯的卡勾和位于机体上的卡扣来相互配合,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卡勾和卡扣很容易受力变形,导致尘杯无法良好固定,从而影响吸尘器的使用。而且尘杯只是在上下方向锁在机体中,而前后方向并未固定,用户只要用力斜拉尘杯,尘杯很容易被拉出,从而尘杯锁紧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改进型尘杯锁扣的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改进型尘杯锁扣的吸尘器,其至少包括含有电机室的机体、藉由一按钮来选择性地固定到机体上的尘杯、以及位于机体和尘杯之间并在第一方向上锁扣的第一锁扣结构,其还包括位于机体和尘杯之间并在第二方向上锁扣的第二锁扣结构,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锁扣结构为安设在尘杯上且被按钮驱动的第一锁扣件,和设置在机体上并与第一锁扣件锁扣配合的第一配合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尘杯至少包括位于上端的尘盖、安装在尘盖上并有一按钮孔的固定板,其中按钮孔用于收容按钮,所述尘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允许锁扣件在其上滑动的一滑槽、和位于滑槽一端的固定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按钮包括位于后端的凸部、和位于前端且在凸部斜上方的收容孔,其中凸部具有一倾斜的滑动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位于后端且可伸入到第一配合件的锁舌、用于收容凸部的配合孔、位于前端且向上延伸并可进入到收容孔的凸出部,其中凸出部具有与滑动面滑动配合且呈倾斜状的配合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滑槽内的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锁扣件固定,另一端则与固定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锁扣结构为安设在尘杯上的第二锁扣件,和设置在机体上并与第二锁扣件锁扣配合的第二配合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锁扣件为容纳孔或凸柱,而第二配合件为凸柱或凹槽。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第一锁扣结构,有效地确保尘杯在第一方向上固定,而通过第二锁扣结构,限制尘杯组件在整机内在第二方向上窜动,防止用户非正常斜拉尘杯,有效保证吸尘器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体和尘杯盖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锁扣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锁扣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0、机体;12、第二锁扣件;20、尘杯;22、尘盖;24、固定板;30、按钮;32、凸部;34、收容孔;40、第一锁扣件;42、锁舌;44、配合孔;46、凸出部;50、弹簧;60、第二配合件;100、第一配合件;220、滑槽;222、固定端;240、按钮孔;320、滑动面;460、配合面;600、容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改进型尘杯锁扣的吸尘器,其至少包括:位于后端且含有电机室(未图示)的机体10、位于前端的真空室内且藉由一按钮30来选择性地固定到机体10上的尘杯20、位于机体10和尘杯20之间并在第一方向上锁扣的第一锁扣结构、以及位于机体10和尘杯20之间并在第二方向上锁扣的第二锁扣结构,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而第二锁扣结构可进一步在第三方向上进行锁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优选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优选为前后方向,第三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锁扣结构为安设在尘杯20上且被按钮30驱动的第一锁扣件40,和设置在机体10上并与第一锁扣件40锁扣配合的第一配合件100,其中第一配合件100在本实施例优选地为孔,也可以为槽、或凹部等。所述第二锁扣结构为安设在尘杯20上的第二锁扣件60,和设置在机体10上并与第二锁扣件60锁扣配合的第二配合件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2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