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水冷炉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7336.9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2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兆春;严学春;李爱军;张文全;章香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3003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水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炉水冷炉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炉水冷炉口为整体箱形结构,水冷炉口内侧置有φ180×25环形无缝钢管与水箱上下钢板焊接成整体结构形成水冷炉口环形冷却水路,在生产中,由于无缝钢管与水冷炉口箱体焊接处受热应力无法释放,造成φ180×25无缝钢管拉裂、产生热裂纹漏水,对转炉的生产、安全产生如下不利因素:
1)由于水冷炉口φ180×25无缝钢管经常拉裂产生漏水,这就需要及时进行补焊,并且焊补时需要停水、放水,焊好后再送水,频繁急冷急热对水冷炉口及其他水冷件也有一定损伤;
2)由于水冷炉口经常漏水,对炉口内耐材有一定的浸蚀,易导致钢水渗入炉壳本体,造成安全隐患;
3)对水冷炉口的损伤导致炉口需要定期更换,严重影响生产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炉水冷炉口结构,其目的是提高水冷炉口的使用寿命,缩短更换水冷炉口的时间,节约水冷炉口备件费用,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转炉水冷炉口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左右完全对称的半圆环箱型体结构,两个独立水冷炉口中心线处留有作为膨胀缝的间隙。
所述的左半圆环箱型体和右半圆环箱型体均采用钢板焊接,内置的环形隔板形成水道。
所述的左半圆环箱型体包括左进水管、左出水管、左半圆形水冷箱体和左半圆形水冷管,且所述的左进水管与左半圆形水冷管的一端相通,左半圆形水冷管的另一端与左半圆形水冷箱体隔板内侧水道的一端相通,左半圆形水冷箱体内侧水道的另一端与左半圆形水冷箱体外侧水道的一端相通,左半圆形水冷箱体外侧水道的另一端与左出水管相通,上述左半圆环箱型体形成独立的冷却水路。
所述的右半圆环箱型体包括右进水管、右出水管、右半圆形水冷箱体和右半圆形水冷管,且所述的右进水管与右半圆形水冷管的一端相通,右半圆形水冷管的另一端与右半圆形水冷箱体隔板内侧水道的一端相通,右半圆形水冷箱体内侧水道的另一端与右半圆形水冷箱体外侧水道的一端相通,右半圆形水冷箱体外侧水道的另一端与右出水管相通,上述右半圆环箱型体形成独立的冷却水路。
所述的间隙尺寸为15mm-40mm。
所述的间隙尺寸优选为25mm。
所述的水冷炉口内侧采用φ180×25两个半圆环形无缝钢管,左进水管、左出水管、右进水管、右出水管均采用φ76×6无缝钢管制作。
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转炉水冷炉口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转炉水冷炉口结构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左右完全对称的半圆环箱型体结构,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冷却水路,且两个独立水冷炉口中心线处留有作为膨胀缝的间隙,解决了水冷炉口受热应力变形后,内侧无缝钢管拉裂形成热裂纹导致漏水的问题。
2、该种转炉水冷炉口结构有效的延长了自身的使用寿命以及更换炉口的频次,大大节约了成本。
3、该种转炉水冷炉口结构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C-C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D-D剖面旋转示意图。
在图1-3中,1:左进水管;2:右进水管;3:左出水管;4:右出水管;5:左半圆形水冷箱体;6:右半圆形水冷箱体;7:左半圆形水冷管;8:右半圆形水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3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转炉水冷炉口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左右完全对称的半圆环箱型体结构,两个独立水冷炉口中心线处留有作为膨胀缝的间隙,间隙尺寸优选为25mm,具体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左半圆环箱型体和右半圆环箱型体均采用钢板焊接,内置的环形隔板形成水道。
具体结构为:左半圆环箱型体包括左进水管1、左出水管3、左半圆形水冷箱体5和左半圆形水冷管7,且所述的左进水管1与左半圆形水冷管7的一端相通,左半圆形水冷管7的另一端与左半圆形水冷箱体5隔板内侧水道的一端相通,左半圆形水冷箱体5内侧水道的另一端与左半圆形水冷箱体5外侧水道的一端相通,左半圆形水冷箱体5外侧水道的另一端与左出水管3相通,上述左半圆环箱型体形成独立的冷却水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7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镀锌生产线的气刀运输小车
- 下一篇:一种微藻生物养殖的光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