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25568.0 | 申请日: | 201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6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高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 代理人: | 陈希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外 充电 手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手持设备,由于其便携性的要求,待机时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手持设备延长待机时间,主要是依靠增加电池容量的技术,但是不论是手机,相机,电子书等,但是也难免应急没电的情况。现在手持设备的电池越做越大,如果能通过简单的数据线将电池电量共享给其他手持设备或者数码产品,那将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包括壳体、主板、微处理控制器(210)及电池(2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外充电模块(112),所述对外充电模块(112)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210)相连接。所述对外充电模块(112)包括电压提升电路(231)、直流转换电路(232)及输出端口(233);所述输出端口(233)分别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210)与所述直流转换电路(23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直流转换电路(23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提升电路(23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压提升电路(231)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220)的正负两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可对其他手持设备进行应急充电,无论身在何处,即使无交流电,也可为手持设备充电;并可在移动中充电。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采用过压保护电路,智能充电,精心呵护手持设备和用户的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方便易用,只要使用简单的数据线连接两部设备,就开始进行充电,手持设备的电池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将自动关闭充电器,完成充电。
附图说明
图1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与所述待充电手持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可对外充电的手持设备111,包括壳体、主板、微处理控制器210及电池2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外充电模块112,所述对外充电模块112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210相连接。所述对外充电模块112,用于与待充电手持设备121的充电电路122相连接,所述对外充电模块112输出电流的电压与所述待充电手持设备121的充电电路122的适用电压相适应,从而实现对所述待充电手持设备121的充电过程。
如图2所示,所述对外充电模块112包括电压提升电路231、直流转换电路232及输出端口233;所述输出端口233分别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210与所述直流转换电路23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直流转换电路23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提升电路23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压提升电路231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220的正负两极相连接。所述电压提升电路231用于将所述电池220的输出电压提升为电压值适合所述待充电手持设备121进行充电的电信号并输出给所述直流转换电路232;所述直流转换电路232用于对所述电压提升电路231的输出电流进行整流,以输出电流值适合所述待充电手持设备121进行充电的电信号。所述输出端口233用于将所述对外充电模块112与所述待充电手持设备121的充电电路122实现电路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输出端口233为USB接口,这样,该端口既可作为充电端口,也可作为数据传输端口,方便用户使用。该USB接口包括接地端、电源端、第一数据传输端和第二数据传输端;所述电源端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210相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端与第二数据端分别电路连接在所述电池220的正负两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5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