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色温的白光LED平面光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3627.0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5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卓;刘素霞;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晶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29/00;F21V9/10;F21V13/02;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色温 白光 led 平面 光源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调色温的白光LED平面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照明光源主要以白炽灯和气体放电灯为主。白炽灯,包括卤素灯,发光以低色温,即,暖光为主,照明时较为舒适,通过电流变化可调节发光强度,但因其发光效率低、功耗较大,将逐步被淘汰。气体放电灯,包括荧光灯、钠灯、汞灯等的发光效率较高,因在发光时需要高压和高频电场驱动,发光强度不易调节,同时因含汞有毒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其应用也会受到限制。荧光灯的色温可通过荧光粉的配比调节可得到不同色温的光源。这些传统光源结构的特点是一旦光源制造好,其色温则是固定的,在发光时无法动态调节光源的色温。
随着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效率和功率的不断提高,LED应用从显示领域已进入到照明领域。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则以白光照明为主导。LED产生白光的方法主要有三类:1、采用红绿蓝RGB三色LED芯片发光混光得到白光;2、采用蓝光LED芯片涂敷黄光或红绿光荧光粉,荧光粉被激发与部分蓝光混光而得到白光;3、采用紫外光LED芯片涂敷白光RGB荧光粉,荧光粉被紫外光激发而得到白光。其中第一种方法可通过分别控制RGB芯片的光强可得到不同颜色或色温的光源,因一种白光光源采用至少三种(RGB)芯片来混光,成本较高,这类光源除在显示领域广泛应用外,只限于特种照明领域应用。而第三种方法目前因紫外LED芯片发光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技术不十分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二种方法因蓝光LED芯片和荧光粉发光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已发展成为白光LED光源制造的主要技术。在此类白光光源的制造中,光源的色温主要由荧光粉的特性决定,通过改变荧光粉的成分可调节白光光源的色温,即从低色温到高色温变化。在实际器件制造中,一种荧光粉对应一类光源,即所封装好的光源的色温是固定的,无法在照明时动态调节光源色温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低成本的蓝光LED芯片上涂覆荧光粉,并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单元来控制色温及发光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可调色温的白光LED平面光源模块,包括:电路基板、反光层、热沉层、LED光源模块、隔离墙、荧光层、导光散光层、驱动电路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电路基板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反光层、LED光源模块、导光散光层;所述的LED光源模块为低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和高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依次间隔交错排列而成,每个低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输入端的正电极并联后连接驱动电路控制单元的一路输出端的直流电的正电极,每个低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输入端的负电极并联后连接驱动电路控制单元的一路输出端的直流电的负电极;每个高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输入端的正电极并联后连接驱动电路控制单元的另一路输出端的直流电的正电极,每个高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输入端的负电极并联后连接驱动电路控制单元的另一路输出端的直流电的负电极;驱动电路控制单元设有电流调节装置。
所述的低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和高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之间设有隔离墙。
所述的低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是在热沉层上设蓝色LED芯片后外面再包覆低色温荧光层,所述的低色温荧光层为由2500-3500K低色温荧光粉与透明硅胶的混合物组成。
所述的高色温LED光源模块单元是在热沉层上设蓝色LED芯片后外面再包覆高色温荧光层,所述的高色温荧光层为由5500-7500K高色温荧光粉与透明硅胶的混合物组成。
所述的电路基板采用铝合金或铜合金电路基板。
所述的导光散光层的厚度≤2mm,其采用透明硅胶,或采用在硅胶中掺含量<2%wt的散光微粒构成导光散光层。
所述的电流调节装置为在驱动电路控制单元的一路输出端和另一路输出端上分别设可调电阻。
所述的电流调节装置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色温可从低色温到高色温范围连续可调,且光强可调,照明舒适、节能环保,应用灵活;同时采用平面封装技术使得光源薄而轻,发光均匀柔和,且易于低成本规模化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在电路基板1上从下至上依次设反光层2、LED光源模块、导光散光层7构成,并由驱动电路控制单元9对光源模块进行控制。
一、 电路板设计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晶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晶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台灯
- 下一篇:一种多颗LED灯珠合光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