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1982.4 | 申请日: | 2011-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4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邓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少辉 |
| 主分类号: | F16L55/134 | 分类号: | F16L55/134;B29C6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 地址: | 8334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管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塑复合管加工领域,尤其涉及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复合管加热复合过程中,钢管加热后,热量传递到钢管内壁,使位于钢管内部的塑料管外壁的热溶胶受热熔化与钢管内壁粘连,冷却后,二者紧密的粘接在一起,达到复合结果。
为了使二者紧密的粘接,通常需要在塑料管内部充入一定的压缩空气,加热过程中,由于空气压力,在复合过程中使塑料管对钢管产生一定的压力,钢管内壁和塑料管外壁结合更加紧密,粘结更加牢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使用寿命。然而,为防止复合过程中管内气体外泄,降低压力,影响复合效果,必须采取措施,密封管内气体现,大多数都采用硬堵(强制堵塞)的方法,利用锥形(楔形)塞入塑料管内部,使塑料管与钢管紧密挤压在一起,达到封堵气体目的。
现有的这种密封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在加热复合过程中,为防止钢管受热变形,通常会被一些装置(如气缸)夹持固定,这种情况下两端堵塞装置到管端距离可能不同,结果是一端已经顶到管中,另一端却还没有到位,导致堵塞密封机构受力不均匀,容易损坏密封装置,特别是高频加热复合过程中,密封装置不能使用金属材料,材料强度不高,更容易损坏密封装置,失去密封作用。
2、由于锥形堵塞装置使塑料管与紧密挤压在一起,使得位于钢管内壁和塑料管外壁之间的空气无法全部从没有复合部分逃逸,在钢管内壁和塑料管外壁之间产生永久性气泡,钢管内壁和塑料管外壁之间容易脱离,复合粘接失败。
3、锥形堵塞装置使塑料管与紧密挤压在一起,使塑料管位于端口部分发生变形,产生弯曲,这样钢管内壁和塑料管外壁之间空隙加大,当内部气压无法克服弯曲产生的力,塑料管位于端口部分不能与钢管内壁有效结合,影响剥离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该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在进行加热复合过程中不会产生气泡,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包括气缸、金属通气管、通气导管和硅胶密封圈,所述气缸设置有活塞杆,所述金属通气管分别与所述活塞杆和所述通气导管连接,所述通气导管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硅胶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通孔相应位置上,所述硅胶密封圈为环状,所述硅胶密封圈设置有内环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硅胶密封圈两端设置有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还包括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还包括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套接在所述通气导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气导管为尼龙通气导管。
实施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在进行加热复合过程中由于硅胶密封圈只与钢塑复合管内的塑料管内壁发生受力作用,钢管与塑料管之间并不直接产生受力作用,所以不影响钢管内壁和塑料管外壁之间的空气正常逃逸,避免产生气泡,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调节套管与硅胶密封圈连接,通过移动调节套管可以改变硅胶密封圈直径大小,使之适应不同厚度的钢管,密封效果更佳,并且通过保护套管在钢塑复合管加热复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保护钢管内的塑料管,使之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管密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少辉,未经邓少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1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