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式电子镇流器磁感应保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1083.4 | 申请日: | 2011-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德宣;丁维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伟照业光电节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1/285 | 分类号: | H05B41/285;H02H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电子镇流器 感应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套管式日光灯的电子镇流器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照明更有效率,人类从早期发光效率低的白炽灯,改用低压气体放电荧光灯,俗称日光灯,因它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寿命长、灯管温度低的特点,故成为照明的主流。然而,日光灯本身具有负电阻特性,致使灯管电流无限制的升高,最终导致灯管烧毁。所以交流电灯的情况下需要加装镇流器来限制通过灯管内的电流。镇流器能将灯管瞬间高压点亮及稳定操作,日光灯所用的镇流器是串联于日光灯之外的控制调节系统,其本身由电感器所构成。传统的镇流器是以漆包线绕制于硅钢片铁心磁路上,构成铁心抗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因阻抗关系会使线圈两端产生压降,电流愈大,压降便愈大。由于镇流器是与日光灯串联,因此镇流器的电压增加会使灯管的电压降低,而使灯管的电流减少,通过镇流器来抑制灯管电流的快速变化,达到稳定灯管的电压及电流的功能。传统镇流器虽然结构简单,但其仍有诸多缺点,例如输入功率因数过低,效率差、体积大又笨重、运作在低频时所产生的灯管闪烁等现象。为了改善传统镇流器的缺点,电子镇流器以高频电源振荡点灯,改善灯管在低频闪烁现象。此外,灯管如果工作于高频电源下,运作效率也可提升。电子式镇流器最主要电路架构成为直流/交流换流器宇谐振电路所组合而成。电子镇流器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商用频率的电源50Hz至60Hz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然后经由交流式震荡回路产生20KHz至60KHz的高频交流电,再经过点灯回路产生限流作用,并预热灯管,且在一秒左右点亮灯管。虽然电子镇流器有诸多优点,但目前电子镇流器的回路常常受到负载变化的影响,如灯管破裂及漏气等,使电子镇流器的操作亦发生异常,甚至烧毁,或因电路走火造成火灾的危险,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IEC928、IEC929的两个标准中,对电子镇流器异常状态自动保护提出了要求,目前市面上具有异常状态保护装置的电子镇流器所采用的基本都是由晶体管组成的电子保护电路,其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甚至只是电子镇流器发生故障后才对电路进行保护,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目前套管式日光灯管是自镇流一体化的日光灯管,由于空间有限,所以根本没有线路保护装置,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浪费及安全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同时解决了过压、过载、开路、短路和超温等几种故障的保护,更有效地延长了电子镇流器的使用寿命的套管式电子镇流器磁感应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套管式电子镇流器磁感应保护装置,包括连接一电子镇流器的保护电路,电子镇流器分设于灯体两端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主要由设置在双泵半桥逆变输出回路的变压器T3、二极管D5、稳压管Z1、可控硅Q3、三极管Q4以及电阻R1、R3、R4构成,二极管D5与磁感应电感T3次级1-2脚串接,稳压管Z1连接可控硅Q3控制极。
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外接220V电源的由二极管D1、D2、D3、D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220V电压经整流电路后电流经电阻R5、R6在电容C7上形成起动电压,触发33V的DB3触发管而启动镇流器电路。
所述桥式整流电路连接有由电解电容C1组成的滤波电路,电解电容C1并接有电容C7和二极管D7,二极管D7接于电容C7上端,由电阻R1、R3的分压电解电容C1滤波后电压保持在48V而使D7加有反向电压,使D7截止,对电路的正常工作不起作用。
所述电子镇流器还包括主要由三极管Q1、Q2、阻抗L5、L6和电容C9组成的串联谐振电路,三极管Q1连接有磁环T1,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上连接有一三极管Q4,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磁环T1的6脚相连。
所述二极管D5并接有电容C10,保护电路的启动电压为磁感应电感T3的次级1-2脚感应电压高于12V,该电压经二极管D5整流,电容C10滤波后,使12V稳压管Z1击穿,触发可控硅Q3导通,Q3导通后的电压直接加在三极管Q4的基极,使Q4导通,磁环6脚的反馈信号经R9被Q4短路,Q2因无反馈电压而截止,同时由于可控硅Q3的导通电阻R1、R3的分压点也降为1V,电容C7两端也因二极管D7的接入而被钳位在3V以下,使DB3得不到触发电压,Q1 Q2也就全部截止而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伟照业光电节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伟照业光电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1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