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7147.3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龙;李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自行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2M6/40 | 分类号: | B62M6/40;B62M6/90;B62K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1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助力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更具体的指一种在原有山地自行车基础上通过改装而成的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其车架可以是非焊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链传动机构、前后制动器组成的车体,由电池及电机构成电驱动结构。其电池大多通过托架安装在鞍座下的车架立管位置,电机驱动后车轮往往采用专用链条传动来实现。这种电动自行车的缺点是整体结构不够紧凑、合理,且电源中的电池组合繁琐,以及必须要设计保护电路,难以普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点,并且仅在现有的山地自行车基础上加以部分改装,从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改装方便、使用安全、电源中的电池安装简易的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现有的山地自行车基础上通过部分改装组成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分别是下管原有水壶架位置处安装带有托架的锂电池电源;前轮更换成带有前置驱动电机的轮组;下管下方安装带有托架的控制器;中接头处安装速度传感器;把横处安装显示面板,并分别用导线连至控制器上,其中所使用的电源是由N节锂电池串联组合而成,不使用传统的保护电路,通过以上装置,便可以实现山地自行车到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的便捷改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车架可以是非焊接结构,也可以是焊接结构,并且是通过改装山地自行车而成的,分别是:下管水壶架位置安装锂电池电源、前轮更换为带有前置驱动电机的轮组、下管下方安装控制器、中接头处安装速度传感器、把横处安装显示面板,并分别用导线连至控制器上;其中所使用的电源是由N节锂电池串联组合而成,不使用保护电路。
所述的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的车架若是非焊接结构,分别在连接下管和立管及平叉的中接头位置,车架的前管的上、下接头位置,连接上管和立管的后接头位置机加工出带榫连接头,上管、下管、平叉、立叉以及立管在插入连接头榫时,实现静配合,然后用铆钉固定住各管之间的连接。
所述的锂电池电源,其电池盒是圆柱形,两端分别设有带正、负电极的旋盖,N节锂电池依次放入即可。
所述的锂电池电源,安装在山地自行车下管电池托架上,电池托架通过螺钉安装在原有水壶架位置处,并用带插头的导线连至控制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架可以是非焊接结构,省却了车架焊接工艺,增强了车架强度;通过在现有的山地自行车基础上加以部分改装,便可以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改装方便、使用安全、电源安装简易,无须传统电源保护电路的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池盒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中接头;(2)后接头;(3)上、下接头;(4)带前置驱动装置的前轮;(5)锂电池电源;(6)电池盒托架;(7)速度传感器;(8)控制器;(9)控制器托架;(1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智能型助力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改装部分包括:在下管原有水壶架位置处使用电池盒托架(6)安装锂电池电源(5),原有的山地自行车前轮更换为带有前置驱动电机的前轮(4),在下管下方使用控制器托架(8)安装控制器(9),在把横处安装显示面板(10)并分别用导线连接控制器(8)上;若为非焊接车架,则包括:中接头(1),后接头(2),上、下接头(3)。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管结构示意图,包括电池盒托架(6)与下管以螺钉连接,所 用的锂电池电源(5)与电池盒托架(6)为卡式安装,二者形状相吻合;控制器托架(8)与下管以螺钉连接,控制器(9)安装于控制器托架(8)中并以螺钉锁紧。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盒结构示意图,锂电池电源(5)包括多节锂电池,两端分别设有带正、负电极的旋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自行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自行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7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