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色光混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4343.5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3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晨 |
主分类号: | G09B23/22 | 分类号: | G09B23/22;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光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光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色光混合器材有的采用大功率灯泡加透膜的方法来获得色光,缺点为消耗功率大;有的采用高亮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耗电虽少,但混合出的色光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色光混合效果好、节能、使用灵活的色光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红光电筒、绿光电筒、蓝光电筒和盒体,其结构要点盒体上设置有红光电位器旋钮、绿光电位器旋钮、蓝光电位器旋钮、红光电插孔、绿光电插孔、蓝光电插孔,盒体内设置有电池、红光三极管、绿光三极管、蓝光三极管;
所述红光三极管基极与红光电位器相连,红光三极管发射极与红光电插孔相连,红光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正极相连;
所述绿光三极管基极与绿光电位器相连,绿光三极管发射极与绿光电插孔相连,绿光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正极相连;
所述蓝光三极管基极与蓝光电位器相连,蓝光三极管发射极与蓝光电插孔相连,蓝光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正极相连;
所述红光电筒右端设置有红光凸透镜I,红光电筒中部设置有红光凸透镜II,红光电筒左端设置有发红光LED二极管,发红光LED二极管通过导线与相应于所述红光电插孔的红光电插头相连;
所述绿光电筒右端设置有绿光凸透镜I,绿光电筒中部设置有绿光凸透镜II,绿光电筒左端设置有发绿光LED二极管,发绿光LED二极管通过导线与相应于所述绿光电插孔的绿光电插头相连;
所述蓝光电筒右端设置有蓝光凸透镜I,蓝光电筒中部设置有蓝光凸透镜II,蓝光电筒左端设置有发蓝光LED二极管,发蓝光LED二极管通过导线与相应于所述蓝光电插孔的蓝光电插头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发红光LED二极管、发绿光LED二极管、发蓝光LED二极管均至少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筒采用双凸透镜结构,一块完成聚光,一块完成成像,使色光混合时,效果明显、对比分明。采用LED二极管,节能。而且,本实用新型发红光LED二极管、发绿光LED二极管、发蓝光LED二极管均至少为两个;多个发光LED二极管,可提高光照亮度。其次,通过电位器便于对色光混合的调节。另外,通过电插头与电插孔的配合使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红光电筒、绿光电筒、蓝光电筒和盒体7,盒体7上设置有红光电位器旋钮、绿光电位器旋钮、蓝光电位器旋钮、红光电插孔、绿光电插孔、蓝光电插孔,盒体7内设置有电池3、红光三极管、绿光三极管、蓝光三极管;
所述红光三极管基极与红光电位器相连,红光三极管发射极与红光电插孔相连,红光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3正极相连;
所述绿光三极管基极与绿光电位器相连,绿光三极管发射极与绿光电插孔相连,绿光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3正极相连;
所述蓝光三极管基极与蓝光电位器相连,蓝光三极管发射极与蓝光电插孔相连,蓝光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3正极相连;
所述红光电筒右端设置有红光凸透镜I,红光电筒中部设置有红光凸透镜II,红光电筒左端设置有发红光LED二极管,发红光LED二极管通过导线与相应于所述红光电插孔的红光电插头相连;
所述绿光电筒右端设置有绿光凸透镜I,绿光电筒中部设置有绿光凸透镜II,绿光电筒左端设置有发绿光LED二极管,发绿光LED二极管通过导线与相应于所述绿光电插孔的绿光电插头相连;
所述蓝光电筒右端设置有蓝光凸透镜I,蓝光电筒中部设置有蓝光凸透镜II,蓝光电筒左端设置有发蓝光LED二极管,发蓝光LED二极管通过导线与相应于所述蓝光电插孔的蓝光电插头相连;
所述发红光LED二极管、发绿光LED二极管、发蓝光LED二极管均至少为两个。
使用时,可将电筒从盒体7内取出,将电插头插到电插孔中,再将各电筒向某一平面照射,从而呈现色光混合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晨,未经陈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43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U盘
- 下一篇:一种儿童智力数字彩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