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6720.0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0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潘忠文;陈维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龙泉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10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吸收塔 底板 防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腐技术,特别是一种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
背景技术
火电厂在未建立脱硫装置前,从锅炉排放的烟气含有大量SO2,直接通过电厂的烟囱排入大气,SO2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酸液,日积月累以酸雨的形式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电厂脱硫装置建立后,这一环保问题就得以解决。脱硫装置的核心设备为脱硫吸收塔,它是脱硫装置的心脏部分,而脱硫吸收塔又由碳钢结构加上合理的防腐层结构组成,因此选择合理的防腐层结构极为重要。由于含有大量SO2的烟气从脱硫吸收塔经过,故整个脱硫塔内部为酸性环境,做好脱硫塔内部的防腐保护层结构极为重要,如果防腐层结构选择不合理,防腐保护层未起到保护隔离作用,酸液穿过防腐层结构渗透到碳钢壳体,腐蚀碳钢壳体而穿孔,大量酸液泄漏出脱硫塔污染环境,甚至造成脱硫塔不能使用,整个电厂停机不能发电的严重后果。
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案是利用C276合金板作为防腐层包裹脱硫塔底板,其效果较好,但其存在造价过高的不足之处;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橡胶板做防腐层包裹底板,其防腐效果较好,但仍然存在造价偏高的缺陷,同时,其耐磨效果不佳,通常情况下,运行2-3年,橡胶板被冲刷、穿孔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应带来维修费用高的问题。还有一种方案是采用乙烯基酯树脂鳞片加上玻璃钢包裹底板,防腐效果好,但仍然存在造价偏高的缺陷,同时,其耐磨效果差,运用1年左右,防腐层被冲刷穿孔的现象多,相应带来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酸液腐蚀和浆液冲刷的、成本低廉、施工难度低、防腐效果好、耐磨性能好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采用该防腐层结构,能防止酸液腐蚀和浆液冲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包括设置于脱硫吸收塔底部的底板钢基体,所述底板钢基体上铺设有树酯鳞片层,所述树脂鳞片层上铺设有玻璃钢层,所述玻璃钢层上铺设有设置有陶瓷耐酸砖。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将树酯鳞片层和玻璃钢层结合铺设于脱硫吸收塔的底部,作为防腐层的内层,可以充分抵抗各种酸液的腐蚀,并有抗渗性;玻璃钢层和陶瓷耐酸砖结合,能够充分地抵抗浆液的冲刷,抗酸性进一步加强;树酯鳞片层、玻璃钢层和陶瓷粉耐磨层相结合,作为底板的防腐层结构,能够抵抗各种酸液的腐蚀,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且耐久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所述树脂鳞片层为乙烯基酯树脂鳞片层。
采用了乙烯基酯树脂鳞片层,具有很好的防腐蚀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所述陶瓷耐酸砖的厚度为20mm。
根据脱硫吸收塔的所承载的酸液设计出适合的陶瓷耐酸砖的厚度,即能抗酸性腐蚀,满足脱硫吸收塔使用长久,又能形成最薄的防腐层,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所述玻璃钢层的厚度为1mm。
根据脱硫吸收塔的所承载的酸液设计出适合的玻璃钢层,即能抗酸性腐蚀,满足脱硫吸收塔使用长久,又能形成最薄的防腐层,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所述树脂鳞片层的厚度为2mm,以满足最适合的厚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难度低;
2.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能防止酸液腐蚀和浆液冲刷,防腐性能好;
3.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结构,可以充分抵抗各种酸液的腐蚀,并有抗渗性,降低了维护成本,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吸收塔底板的防腐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板钢基体、2-树脂鳞片层、3-玻璃钢层、4-陶瓷耐酸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龙泉防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龙泉防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6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交叉设计的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薄膜花瓶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