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链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5910.0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9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山冈敏成;聂方杰;张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57/02 | 分类号: | B23D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锯。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链锯已为大家所熟知,通常在操作链锯的过程中,当链条上的锯齿在切割的过程中碰到比较硬的东西时,锯齿会猛烈的朝向使用者倒转。这就是本领域所说的“回弹”。这样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产生“回弹”的链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锯包含壳体和链条板,壳体包含一前把手、一后把手和一电机壳体,一个安装在电机壳体内的电机,一个由电机驱动的传动机构,一个由传动机构驱动的链条,一个安装在链条板和链条上的链条,传动机构为一行星齿轮机构。
通过上述方案,操作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链锯将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链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链锯移去部分壳体并显示出输出轴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链锯移去部分壳体并显示出电机和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链锯电机和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5是现有链锯移去部分壳体并显示出电机和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链锯移去电池包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链锯电池包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电池包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链锯100包含一个壳体1和链条板7。在链锯100的长向方向上形成一长向轴线X,壳体1包含一个前把手2、一个后把手3以及一个电机壳体5,前把手2大致位于电机壳体5的正上方。一个开关4安装在后把手3处,操作者握持住后把手3的同时可以操作开关4。一个安全护罩6安装在壳体1上并位于前把手2的前端。一个动力源,即电池包9可以安装在后把手3处,为了使器具的重心尽量前移,电池包9最好安装在电机壳体5和后把手3之间,电池包9有一个中心线Q,中心线Q最好垂直与链锯100的长向轴线X.另外,本实用新型链锯的动力源也可以是其它动力源,如交流电等。
如图2、3及4所示,一个电机10安装在电机壳体5内,电机10有一个电机输出轴,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个齿轮11,电机输出轴形成有一个电机轴线O,电机轴线O与链锯100的长向轴线X最好互相垂直,并且平行与电池包9的中心线Q.电机10驱动一个传动机构,传动机构有一个输出轴18a,一个链条19安装到输出轴18a上。链条板7上形成有一个滑动槽7a,壳体1上安装有一个定位销20,链条板7通过其上的滑动槽7a滑动安装到定位销20上,链条8安装到链条19和链条板7上。传动机构包含中空的安装到电机10上传动箱套13,一个固定安装到传动箱套13内的内齿圈12,以及安装到内齿圈12内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含一个行星架15、一系列可转动地安装到行星架15一侧上行星齿轮14a、14b、14c、14d和14e以及固定安装到行星架15另一侧上的齿轮16,行星齿轮14a、14b、14c、14d和14e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11啮合。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含一个行星架18、一系列转动安装到行星架18一侧上行星齿轮17a、17b、17c、17d和17e以及固定安装到行星架18另一侧上的输出轴18a。行星齿轮17a、17b、17c、17d和17e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16啮合。输出轴18a形成有一个轴线,该轴线与电机轴线为同一条轴线,即电机轴线O,这样,一方面电机10的位置将靠近壳体1的前端,从而器具的重心将靠近壳体1的前端;另一方面电机10与电池包9隔开一定的距离,尽可能减少电机10对电池包9的热辐射。由于该行星架机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非常熟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此外,齿轮16可以和行星架15一体形成,输出轴18a也可以和行星架18一体形成。当操作者启动开关4时,电机10输出轴上的齿轮11驱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在内齿圈12内转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16带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在内齿圈12内转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18a带动链条19转动,从而链条8实现锯切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5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机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误操作智能视觉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