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频全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4430.2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佳;徐树立;邓晓生;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盛华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光升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21/06;H01Q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13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频 全向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系统的天线,特别是一种宽频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现在能同时应用于CDMA(824~896MHz)、GSM(870~960MHz)、DCS(1710~1880MHz)、3G(1920~2170MHz)、2.4G扩频(2400~2485MHz)等通讯系统的室内分布系统全向通信天线,只有常规吸顶天线。常规吸顶天线限于它的结构只能安装于天花板底下。
在一些要求不能安装在天花板下的场合(例如墙壁、桌面等)使用就暴露出其外径过大影响美观、方向图上翘影响通信效果等缺点。这时就需要有一款能满足于上述通信系统,增益有2~3dBi,驻波比小于1.5的宽频全向天线。而现在市面上能满足电性能使用要求的产品大多数都是外径过大或内部结构及工艺过于复杂,造成安装调试困难,导致成本增高。
同时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在一些特定的场所(例如公园、学校、住宅小区)要求把通信天线隐身于现场的一些体积不大物品当中(例如灯饰、音箱、假山、广告牌等),所以要求天线辐射体的直径和轮廓设计得很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所使用的全向天线体积过大、安装调试困难且成本高的缺点涉及一种体积小、安装调试简单、低成本并且能满足电性能使用要求的宽频全向天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针对现有的宽频全向天线的技术缺点,重新设计一种宽频全向天线,其主要结构包括管状外罩、辐射体和同轴电缆。辐射体设置在外罩内并且与同轴电缆联接。所述的辐射体包含有一组或偶数组的辐射振子,所述的辐射振子是一对对称的锥形振子,锥形振子的顶部相对并通过金属环连接形成沙漏状。
两个锥形振子对接处距离为0.5~4mm,尖锥锥角斜度为90~120度,锥形振子高为50~70mm,壁厚为0.2~2mm;金属环内径为45~60mm。
两个锥形振子的锥面上的焊接一条金属条,金属条同时联接两个锥形振子。为了物理结构稳定,锥形振子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固定条来将两个锥形振子的相对位置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辐射体的底部依次设置有支撑管和扼流环,同轴电缆穿过扼流环和支撑管后与辐射体联接。
为了防止辐射体受潮和安装维护的方便,在外罩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顶盖,外罩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与同轴电缆相配合的引线孔,同轴电路与辐射体联接后由底座的引线孔引出外罩。
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安装调试简单、低成本并且能满足电性能使用要求的优点,可以设置在小型装饰物内,避免在设置天线影响周边的景观。本实用新型在最小尺寸可以做到φ60x190mm,频率带宽806~960MHz/1710~2500MHz,增益3dBi,驻波比小于1.5,可以替代传统室内吸顶天线在CDMA、GAM、DCS、3G、2.4G扩频等通讯系统在一些特定场所垂直安装使用。可以作为一些美化天线的辐射体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辐射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辐射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辐射振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辐射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主要结构包括管状外罩1、辐射体9和同轴电缆3。如图2所示,辐射体9设置在外罩1内并且与同轴电缆3联接。所述的辐射体9是一组辐射振子4,所述的辐射振子4是一对对称的锥形振子41,锥形振子41的顶部相对并通过金属环42连接形成沙漏状。
两个锥形振子41对接处距离为1~2mm,尖锥锥角斜度为100~110度,锥形振子高为60~65mm,壁厚为1~1.5mm,;金属环内径为50~55mm。
如图2所示,两个锥形振子41的锥面上的焊接一条金属条5,金属条5同时联接两个锥形振子41。如图3所示,为了物理结构稳定,锥形振子41之间通过设置三条绝缘固定条6来将两个锥形振子41的相对位置固定。
如图2所示,在所述的辐射体9的底部依次设置有支撑管7和扼流环8,同轴电缆3穿过扼流环8和支撑管7后与辐射体9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盛华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光升,未经广东盛华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光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4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