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4295.1 | 申请日: | 201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5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炬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2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太阳能热水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是将集热装置和储水箱设计成分体式,两者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集热装置设在建筑物外部,储水箱设在用户室内。因为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装置要满足可以安装在墙体上的要求,所以集热装置的结构必须满足结构紧凑简洁、安装方便等要求。且还需要满足集热管部件的密封效果,因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密封效果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的热转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它的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灵巧方便,且密封效果好的,可极大地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转化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包括集热管部件和诱导管部件,其特征在于:集热管部件包括真空玻璃管和设在真空玻璃管内的热交换管,诱导管部件包括诱导管外框和诱导管外框内的诱导管,热交换管穿过诱导管外框与诱导管连通,集热管部件多个并排固定在诱导管外框上。
前述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中,所述热交换管上设有法兰与诱导管外框相抵,法兰上设有密封圈(硅胶密封圈),真空玻璃管设在密封圈内,密封圈上压设有压盖,压盖两侧设有突起翼边,相邻两个压盖上的相邻翼边上压设有双卡压杆。
所述双卡压杆为容纳并卡住两个翼边的任意结构。如带有U形槽的长杆,可将相邻翼边卡在U形槽内。也可为带有与翼边大小相应的开口的长片,直接将相邻翼边卡在开口内。从而固定两个相邻压盖的位置。
前述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中,所述诱导管外框上设有侧翼,双卡压杆一端插设在诱导管外框侧翼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诱导管外框上。
前述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中,所述热交换管为U形,且两端均设有卡住法兰的突起。
前述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中,所述法兰穿插热交换管的开孔上还设有加强台阶,可确保法兰与热交换管的垂直。
前述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中,所述诱导管与热交换管的连接处还设有小密封圈,小密封圈为插设在诱导管内的管状结构,且一端设有突起台阶,小密封圈内设有多个突起环,小密封圈内或圈外插设有热交换管。多个突起环结构可在热交换插入时,提供多次箍紧的作用,密封效果相对于普通光滑的密封圈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盖下压的方式压紧紧密封圈,使密封圈与诱导管外框贴紧密封,且下压时,弹性的密封圈径向膨胀,因此产生向内的挤压力,可压紧设在密封圈内的真空玻璃管,从而实现密封圈与真空玻璃管紧贴密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较高密封效果,可使太阳能热水器的热转化效率提高到98%。再加上诱导管外框上的侧翼与双卡压杆的配合,使得热交换管与诱导管外框密封结构的安装极其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简单,安装方便,很好地满足了在墙体上安装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诱导管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真空玻璃管,2-热交换管,21-法兰,22-U形管体,3-诱导管外框,31-侧翼,32-通孔,4-诱导管,5-密封圈,6-压盖,61-翼边,7-双卡压杆,8-小密封圈,81-突起台阶,82-突起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集热管部件和诱导管部件,集热管部件包括真空玻璃管1和设在真空玻璃管1内的热交换管2,诱导管部件包括诱导管外框3和诱导管外框3内的诱导管4,热交换管2穿过诱导管外框3与诱导管4连通,集热管部件多个并排固定在诱导管外框3上。
所述热交换管2上设有法兰21与诱导管外框3相抵,法兰21上设有密封圈5,真空玻璃管1设在密封圈5内,密封圈5上压设有压盖6,压盖6两侧设有突起翼边61,相邻两个压盖6上的相邻翼边61上压设有双卡压杆7。
所述双卡压杆7为容纳并卡住两个翼边61的任意结构。
所述诱导管外框3上设有侧翼31,双卡压杆7一端插设在诱导管外框3的侧翼31的通孔32内,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诱导管外框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炬,未经王金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4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