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2919.6 | 申请日: | 2011-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9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庆;梁宁;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华耿 |
主分类号: | A61L9/20 | 分类号: | A61L9/20;A61L9/00;A61L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环境污染尤其是室内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特别是随着空调的普及化,室内空间密闭,室内外空气不交换,使得室内的污染物质无法排放,恒温恒湿的舒适条件又为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客观条件,进一步恶化了室内空气状况。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一天之中有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的室内空气净化的方法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静电除尘、负离子、紫外杀菌以及光催化降解等。化学与物理吸附和静电除尘主要用于去除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对有机污染物、细菌的去除效果有限。负离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有机物,但容易发生分解不彻底产生有害副产物的问题,且其不具有杀菌的功能,对空气净化效果有限。光催化在杀菌、降解VOC方面的效果较好(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沸点在50~260度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如甲苯,苯,乙酸乙酯等溶剂),无二次污染的产生,具有环保、经济、稳定性高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但目前的光催化材料单一,在降解有机物及消毒灭菌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解VOC及消毒灭菌效果显著的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框架(1)、安装在框架(1)内的紫外灯管(2),框架(1)具有起空气对流作用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安装有钛、镍复合光催化网(3)。
所述钛、镍复合光催化网(3)包括光催化钛网(30)和光催化镍网(31)。
所述钛、镍复合光催化网(3)为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复合光催化抗菌泡沫金属网,包括泡沫镍基体和负载在泡沫镍基体表面的TiO2。
所述钛、镍复合光催化网(3)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分布在紫外灯管(2)的四周。
所述钛、镍复合光催化网(3)为平板型或波纹形。
所述框架(1)的气流通道进气口设有粉尘过滤网(4)。
所述框架(1)的气流通道出口设有条栅(7)或者多孔挡板。
所述框架(1)内或框架(1)的后部设有风机(6)。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镍(Ni2+)与二氧化钛(TiO2)在消毒杀菌与降解VOC时的机理不尽相同,Ni2+本身是毒性粒子,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光催化镍网对光催化剂的负载率有限,且在处VOC时只有表面上的一层能起光催化作用,因此其对处VOC效果不如杀菌效果好。而用光催化钛网,能够大大增加光催化剂的负载率,与紫外灯的结合对除去室内VOC的效果显著,因此采用钛、镍复合光催化网,既能有效除去VOC,同时也能消毒杀菌的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做成独立的空气净化器,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安装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或与家用空调结合。钛、镍复合光催化网也可采用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复合光催化抗菌泡沫金属网,即在泡沫镍基体表面负载TiO2,效果同样显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框架的气流通道进气口设有粉尘过滤网,防止过多的纤维、粉尘附在钛、镍复合光催化网上,降低空气净化能力。
由于钛、镍复合光催化网只能近距离杀菌、降解VOC,在框架内或框架的后部设有风机,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流动,使室内空气更多地在框架的气流通道中通过并对其进行杀菌、降解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光催化钛网立体图;
图3为家用空气净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空调系统回风口式空气净化器;
图5为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式空气净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空调系统风柜式空气净化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华耿,未经潘华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2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