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向奇偶校验的纠检错方法和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0643.0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7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鲍妍;李立;孙春光;王玮;吴树兴;范振伟;符艳军;曹培磊;李凌浩;杨磊;刘洋;刘成;吕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讯恒达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向 奇偶校验 检错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通信、信息编码校验技术领域,特别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向奇偶校验的纠检错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正如在模拟通信中信噪比是最关键的质量指标一样,数字通信中最关键的质量指标是误码率,误码率是指差错码数量占总的传输码数量的比例。由于信道不可能完全理想,必然存在一定的误码率,因此对于信息接收端而言,必须对其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出错,这就需要信息发送端除了发送数据外,还需要发送与该数据对应的检验码或者纠错码。
在数字通信中利用校验纠错码进行数据的校验纠错时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前向纠错,数据在发送端经纠错编码后送入信道,接收端通过校验纠错码自动校验并对出错的数据进行纠错,此种方法是单向的,延时小,实时性好,但是纠错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无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或者纠错;二是反馈重发,接收端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出错判断,一旦发现出错,则请求重发,直至认为正确为止。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纠错能力,然而由于重发机制的引入,使得信道的传输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实时性不好;三是混合纠错,其结合前向纠错和反馈重发,接收端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纠错,只有无法纠错时才请求重发。此种方法的优缺点介于前面两种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有各种各样的校验纠错码,有的比较复杂,需要利用数学工具,如几何、数论、排列组合等来设计,如分组码、卷积码等,分组码是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组编码,它的校验纠错码仅同本组的数据有关,而卷积码的校验纠错码不仅与当前的数据有关,而且同以前有限时间段上的数据也有关,有的则是比较简单直观、易于实现的,常见的如奇偶校验码、等比码、加权码等。
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其根据被传输的一组二进制代码的数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进行校验。采用奇数的称为奇校验,反之称为偶校验。
现有技术中,通常专门设置一个奇偶校验位,用它使这组代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即如果传输的代码中有奇数个“1”,使用奇校验时校验位置“0”,使用偶校验时校验位置“1”。如果传输的代码中有偶数个“1”,使用奇校验时校验位置“1”,使用偶校验时校验位置“0”。若用奇校验,则当接收端收到这组代码时,校验“1”的个数是否为奇数,从而确定代码的正确性。
奇校验可以等效为同或运算,标记为偶校验等效为与或运算,标记为e。且
以单向奇偶校验为例,它是一种校验数据传输正确性的方法。它是在一组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最后加上一位校验位,使得整个传输的数据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者偶数(偶校验),该方法简单,其校验位只有一位,应用起来非常简单,对信道的传输效率影响不大,然而它只能检验出数据发生奇数位错误时的情况,而且不能定位,也就是说一旦发现错误,只能请求重发。
双向奇偶纠错是对现有单向奇偶校验的一种改进,它不仅具有更强的检验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纠错能力,当数据只发生一位错误时,双向奇偶纠错不仅能够检验到出错,并且能够定位进行纠错。
但是,现有的双向奇偶纠错方法仅添加行校验码和列校验码,无法对行检验码和列校验码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无法进行校验,即现有技术中假设所有接收到的校验位均是正确,没有误码。而且,现有技术中对于混合纠错在误码位置/范围后,只能要求重传相应信息,而无法直接进行纠错,这样就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向奇偶校验的纠检错方法和系统及装置,其提高了校验的正确率,同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向奇偶校验的纠检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发送端将N比特待发送原始数据分割为k个n×m比特的数据块,不足补零,得到数据块矩阵A,数据块中的信息码记为aij;
其中,N、n、m、k为整数,k×m×n≥Nf(k-1)×m×n;1≤i≤n,1≤j≤m;
步骤S200,发送端计算数据块aij的行校验位bi,列校验位cj和验证码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讯恒达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兆讯恒达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