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9357.2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骆其君;严小军;徐青山;谭应宏;彭友邻;殷丽川;屈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江程海保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M1/36;C12M1/34;C12R1/89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74202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藻 自动化 养殖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藻生产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统一的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的规范生产模式有利于整个产业的提升。国际上已经把螺旋藻的生产归口按照药品原料的GAP生产标准来执行管理,这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生产过程的精细化调控,已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主要环节。
自动化养殖方面的专利有公开号为CN1426678 ,名称“室内自动化养殖系统”,就公开了用于将养殖生物养殖于室内的阶梯状养殖池并采用阶段性养殖,使养殖密度增加及减小空间,并随时以水质监控系统监控养殖池的水质状态,使养殖用水保持最佳的状态,可提高养殖存活率、增加养殖产量。公开号为CN1864474 ,名称为“一种螺旋藻的养殖方法”的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螺旋藻在大棚内养殖桶的养殖方法 ,采用封闭式的工业化方法养殖,可人工控制营养液温度和光照时间,提高产量。
但是目前的生产过程调控,仍依赖与全人工的观察与操作,缺乏相关的机电控制装置与自动化养殖的应用。传统的螺旋藻依然采用粗放式养殖,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养殖螺旋藻占据面积大,生产规模往往达到数十万平方米,人工的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针对是继续培养还是采收缺乏可供鉴别的方法与设备,往往是继续培养已经老化的螺旋藻,那么,生长速度低下,生产没有效益;如果将尚未到达或处于指数生长早期的螺旋藻提早采收,浪费培养直接投入,没有获得应有的效益。可见,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保证。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针对传统农业的种养植业,已经成为引领产业前沿。通过机械化的日益取代人工的操作,弥补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减少人工的误差,达到精细化生产与管理;减少手工操作,降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安全问题。养殖自动化也是该提升产业的重要标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的装置与方法,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按照“筛选养殖池生态指标——确定检测指标——检测设备的配置——在线检测——包含数据反馈、建立判据和程序输出的中控系统——执行操作”的数理逻辑实现其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方法,其特征是主要工艺环节包括:筛选养殖池生态指标、确定检测指标、检测设备的配置与在线检测、中央控制系统和执行操作环节;所述的中央控制系统由数据反馈、建立判据和程序输出组成。
所述的筛选养殖池生态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叶绿素、光密度、浊度等五大指标。
所述的确定检测指标:采用多功能水质检测仪在线测定,将检测结果与螺旋藻生长情况比对,判定培养的螺旋藻是否处于指数生长后期并达到了一定的密度,鉴于浊度与螺旋藻密度的高度相关性,确定浊度作为是否到了采收期的检测指标。
所述的中央控制系统的运行:通过数据反馈到中央控制系统,建立判据,将检测的数据与养殖池生态指标进行比对,形成不同的指令。
所述的执行操作:如果属于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浊度的达到设定的指标,将反馈信息输出,及时打开采收阀,开始将培养池的藻液通过管道进入采收车间,采收完成后,及时添加培养液,增加水位,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流程;如果浊度没有变化或者不能达到设定的指标,属于不正常的生长条件下,进一步采集培养池的样品,溯源分析,及时更换藻种或者培养液,调节培养条件。
所述的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装置,其特征是在筛选养殖池配置检测设备进行在线检测,采用YSI6600多功能水质检测仪在线测定pH值、溶解氧、叶绿素和浊度;采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采用浊度的自动检测装置确定浊度作为是否到了采收期的检测指标。
本发明有利于实现螺旋藻的规范化、精细化生产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实验池,筛选与测定养殖池生态指标:筛选养殖池生态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叶绿素、光密度、浊度等五大指标。
2、确定检测指标:将检测结果与螺旋藻生长情况比对,判定培养的螺旋藻是否处于指数生长后期并达到了一定的密度,鉴于浊度与螺旋藻密度的高度相关性,确定浊度作为是否到了采收期的检测指标。检测的数据与分光光度计方法进行比对,达到光密度为0.75-0.85的范围,相当于按照1吨培养液,每次能够产出螺旋藻干粉0.9-1.05kg作为比对(按照采收间隔是3.0天,相当于120次/年,那么年生产量达到108-126kg /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江程海保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丽江程海保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