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用复合催化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56557.2 | 申请日: | 201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剑春;陈洁;聂小安;徐俊明;陈水根;李科;常侠;许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J31/38 | 分类号: | B01J31/38;B01J31/26;C07D301/12;C07D303/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脂肪酸 甲酯环 氧化 复合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环保型增塑剂的催化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用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增塑剂是塑料加工的一类用量最大的重要添加剂,其产量约占塑料助剂总产量的60%,并且随着工程塑料产业的迅猛发展,增塑剂的消耗量也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目前,增塑剂市场中DOP、DB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以其增塑性能好、价位低的优势产销量一直位居首位,占国产增速剂的90.0%以上,但是因其会对人体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又属于不可再生的石化工产品,使用范围已受到较大限制,并将逐渐被无毒环保型增塑剂所取代。
环氧脂肪酸甲酯是代替邻苯二甲酸酯的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基增塑剂,无毒环保,并具有可再生性。并因其具有制品韧性优良、相容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无毒可接触食品、对光和热有良好的稳定作用等优点,受到PVC行业的广泛关注。
我国传统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方法大多使用酸、碱类液体催化剂,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废液,易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设备腐蚀,并且催化剂的催化环氧化效率不高、循环利用率差、成本高。为了进一步减轻由催化剂造成的污染,福建师范大学的陈登龙等发明了离子液体催化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284821A),减小了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但催化效果不太理想。源华能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的刘五连等发明了一种载于二氧化钛上的酯类环氧化用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专利公开号101722003A),催化活性优良,环氧化反应过程清洁,但由于受到纳米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限制,催化剂制备的重复性差,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并且目前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仍会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纳米金属催化剂使用寿命短,进一步阻碍了其工业化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存在设备腐蚀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催化剂制备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方法,所用催化剂具有环保、易于回收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用复合催化剂,由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任意比混合物和负载型介孔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进行复配,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中负载型介孔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占复合催化剂总质量的10-60%,所述的负载型介孔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为SO42-/介孔ZrO2、SO42-/介孔TiO2、SO42-/介孔SnO2、S2O82-/介孔ZrO2、S2O82-/介孔TiO2、S2O82-/介孔SnO2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市售阳离子交换树脂先经4-5%的HCl和2-4%NaOH溶液预处理的。
所述的负载型介孔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以常规的水热合成法制备。
催化剂失活后经常规的过滤、回收、酸处理、烘干后重复利用。
有益效果:
复合催化剂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协同作用,从而控制环氧化体系的H+浓度,利于环氧化反应的进行和稳定,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取得较高的转化率。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对甲苯磺酸价廉易得,使用方便,因而复合催化剂适合工业使用。
②环境友好。和硫酸或有机酸相比,本发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减小了废水排放量,并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③根据不同甲酯原料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调节复合催化剂组分,可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等级及成本的目的,弹性应对各种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及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6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