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2247.3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政宾;蔡宗立;胡博期;简国谕;庄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工具机 组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以拆卸或重组一可重组工具机,使该可重组工具机于重组时能够精确定位,以提升重组后的加工精密度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是一种可重组变换结构及加工模式的加工设备,其主要包含有一座体91、数个位移模组92a、92b、92c及一加工模组93;该数个位移模组92a、92b、92c各具有一接合面921a、921b、921c及一滑座922a、922b、922c,该数个位移模组92a、92b、92c可通过各自的接合面921a、921b、921c,组合设置于该座体91上,或是通过至少一组接元件94相互组合,各滑座922a、922b、922c可受驱动而产生位移,该加工模组93可连接装设于其中一滑座922a、922b、922c。该加工设备的数个位移模组92a、92b、92c可改变连接组装的关系,使该加工模组93可以不同加工模式相对于一工件产生位移。据此,该加工设备可根据不同工件的需求,进行重组变换该加工设备的结构模式,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作业,可将复杂的加工程序整合于单一设备上进行,进而达到大幅节省设备成本的实用效益。
然而,目前组装或重组该加工设备时,都需通过大型吊升装置(例如:天车)辅助搬移,再由人力进行各构件的定位与调校,不但所需的作业占地面积大,人力调校又相当耗时,且机台的组装精度受调校人员的专业度影响,难以维持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乃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以提供一种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可于重组时,自动精确定位该可重组工具机的各构件,不需人力调校即可维持良好的加工精密度,以提升重组效率。
本发明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可大幅缩小作业占地面积。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包含:一个承载座,顶部形成一个承载面,该承载座设有一个容置槽,该承载座的一侧设有一个导引部;一个升降模组,设置于该容置槽中,该升降模组具有一个载盘及一个动力源,该动力源驱动该载盘升降;及一个吸附模组,可滑动地结合于该导引部。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中,该承载座设有数个喷气孔及至少一个进气口,该数个喷气孔分别连通至该承载面。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中,该动力源为数个压缸,该数个压缸的两端分别连接该载盘及一个底盘,以控制该载盘升降。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中,该吸附模组包含一个真空吸附器、一个旋转致动器及一个线性致动器,该旋转致动器连接该真空吸附器而可带动该真空吸附器产生旋转,该线性致动器由一个轴杆连接该旋转致动器而可带动该真空吸附器及旋转致动器产生线性位移。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中,该吸附模组另设有一个支撑架,该真空吸附器、旋转致动器及线性致动器均设置于该支撑架,且该支撑架设有一个结合部而可滑动地结合于该导引部。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中,该容置槽对应于该承载面处形成一个开口,该容置槽设置于该承载座之中,使该承载面围绕于该开口的四周。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中,该容置槽设置于该承载座的中心位置。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其中,该容置槽的一侧呈开放状,使该承载面概呈匚字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可通过数字控制,将该可重组工具机的各构件由上至下定位拆卸后,进行特定方位的传送与转向,再依欲改变的使用样式,由下而上进行重组安装,且重组时,各构件可自动精确定位,不需再通过人力调校,即可使重组后的可重组工具机维持良好的加工精密度,故能有效提升重组该可重组工具机的效率。
本发明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组构装置,可供该可重组工具的各构件于该承载座上进行拆组,不需通过大型吊升装置辅助搬移,因此拆组该可重组工具所需的作业占地面积可大幅地缩小。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可重组工具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剖图。
图4: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承载座的立体图。
图5: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剖实施示意图(一)。
图6: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一)。
图7: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剖实施示意图(二)。
图8: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2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缸体水套结构
- 下一篇:有机EL面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