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枸骨的简易扦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1397.2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宜森;陆小清;李乃伟;杨虹;沈秋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扦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的扦插快速繁殖方法,属于木本植物种苗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属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Ilex)植物。常绿灌木,株高2-5米,叶片暗橄榄绿色,有光泽,卵形至卵状椭圆形,突出,稍水泡状,长4-5厘米,宽为2-2.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钝形,叶缘为全缘,叶柄长5毫米,花序腋生,花绿白色,果实鲜红色,球形,径8毫米,小花梗淡红色,长5-7毫米,花期4-6月,果期10-12月。喜温暖,湿润,光线良好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以富含有机质的沙性壤土为宜,生长季充分浇水施肥,以利其生长良好。该树种树冠圆球形,叶色青翠,红果累累,是很好的秋、冬季观果树种,可孤植或片植作景观树、庭荫树,适应性较强,抗污染能力较强,还可用于厂矿区绿化。
目前枸骨种苗数量在国内非常少,其由于种皮厚、胚发育不全,因此,播种育苗发芽率非常低,且发芽时间长,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芽,所以种子育苗十分困难。繁育困难不仅对枸骨的苗木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而且造成两方面的弊端,一是多次补嫁接,商品培育周期变长,增加了育苗成本;二是推迟了商品苗上市的最佳时期,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
扦插繁殖是目前国内解决苗木生产的首选途径。现有的扦插方法,在插穗从母体上剪下来后,插条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扦插,从扦插到根系长出,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扦插所用多为泥炭土、珍珠岩之类,这些基质存在浇水透性太大,疏松不易固根、大规模扦插成本相对较大等缺点。因地制宜、节约成本、大面积产业化扦插枸骨的方法还未见有报道。已有报道对冬青属植物进行扦插繁殖的研究,如黄海燕利用3∶1的珍珠岩和泥炭土基质对华中冬青进行扦插(北方园艺2010年第11期),钱永秋利用1∶3的珍珠岩和泥炭土基质对红果冬青进行扦插(安徽农业通报,2008年第21期)。上述方法的扦插基质均不适用于本申请所述的枸骨的扦插,成活率低,不适于产业化生产。
马肝土是长江下游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沙性强,干可固根,湿可保水,透水能力强,最适宜于插穗生根前的水分控制。本申请发明人曾在专利201010554266中利用马肝土与黄土4∶1的比例扦插蓝少女冬青,获得了蓝少女冬青扦插成活率90%有益效果,然而,由于枸骨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二者一个耐干,另一个耐水,完全利用前述的方法最终枸骨的扦插生根率仅为35%,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枸骨的简易扦插快速繁殖方法。
为解决该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A)基质调配:将马肝土晒干粉碎后,混入黄土,再添加泥炭和珍珠岩。按照3∶1∶1∶1的体积比例将马肝土、黄土、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匀,倒入已经砌好的扦插池内,扦插池规格为宽度2m,高度0.3m,长度依照扦插数量而定。然后,将多菌灵拌入土内,使用比例为4g/m2。
B)插穗处理:7月上旬,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枝条作为插穗。插穗下切口平切、上切口斜切、切口平滑、无破裂;长度为10-15cm;插穗下切口处带有潜伏不定根原基即节间侧枝基部、不定芽基部或叶柄基部;插穗保留1对叶片,并剪去一半叶片,且需有完整饱满的侧芽。同时插穗随采随扦插。
C)激素处理:使用500mg/L IBA+300mg/L6-BA溶液浸泡插穗下段5min,随即插入插床,使用喷灌将基质浇透。
D)全光照喷雾管理:使用定时器控制水泵,喷水时间控制为:晴天,特别是高温天气,喷雾时间间隔为3min,以达到降温作用,阴天少喷或不喷,一般时间间隔为12min,雨天不喷。温度为25℃,相对湿度75%。
E)施肥管理:步骤C)完成后第45d,使用营养液喷洒植株叶面,营养液成分为:氮(N)180mg/L、磷(P)25mg/L、钾(K)50mg/L,磷肥以NH4H2PO4形式加入,钾肥以KNO3形式加入,氮肥除以NH4H2PO4和KNO3的形式加入外,不足部分用(NH4)2SO4补充。营养液喷施体积为2L/m2。扦插第60d和第75d,各重复喷施1次。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南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1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城市绿色指数探测仪
- 下一篇:渲染字体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