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管拉拔润滑乳化油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0104.9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潘德顺;朱咏红;孙倩倩;陈忠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3/00 | 分类号: | C10M173/00;C10N40/24;C10N30/06;C10N30/16;C10N30/04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管 拉拔 润滑 乳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拔工艺用润滑乳化油及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可防止拉拔金属管局部过热断管、氧化变色并可保证成品表面光洁度、光亮度的不锈钢管拉拔润滑乳化油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拉拔工艺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加工方法,是在拉拔作用下,通过模具孔芯减小金属加工材料的截面积,以获得高精度、高光洁度的线材或管材的一种塑性加工工艺。在拉拔加工过程中,由于金属变形量大且不断产生新的摩擦面,需要润滑乳化油对金属材料、模具进行润滑、冷却。在如此巨大的挤压拉伸过程中,润滑乳化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不锈钢管拉拔润滑乳化油存在清洗性能不好和冷却效果差的问题,以至于经过多次拉拔后,在拉拔管表面与孔芯边缘粘结大量的金属粉,导致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急剧增大,不但使拉拔工件表面光洁度、光亮度急剧降低,还加剧对模具的磨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加之冷却效果不理想,经常发生由于不锈钢管或模具局部过热而断管的质量问题。另外,由于清洗性能不好,对拉拔金属管后道工序热处理和退火质量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防止拉拔金属过热断管、氧化变色并可保证成品表面光洁度、光亮度的不锈钢管拉拔润滑乳化油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不锈钢管拉拔润滑乳化油,其原料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氯化石蜡 5~15%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1~5%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1~5%
聚正丁基乙烯基醚 1~10%
油酸 1~12%
三乙醇胺 1~12%
环烷酸铅 1~8%
磷苯二甲酸二丁酯 1~6%
机械油 1~26%
变压油 余量。
一种上述不锈钢管拉拔润滑乳化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将计算称量的机械油、变压器油依次加入到反应斧中,加热到40~50℃,开动搅拌器,然后将计算称量的氯化石蜡、油酸、三乙醇胺、环烷酸铅、磷苯二甲酸丁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1~5%、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5%及聚正丁基乙烯基醚依次徐徐加入到反应斧中,每加一种原料都要单独搅拌10~30min,当全部原料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2h,放料包装。
本发明是以运动粘度、润滑性能、极压性能、冷却性能以及稳定性等为性能指标,采用三乙醇胺作为乳化剂,润滑、极压组合则采用具有较大吸收残留酸的耐酸化合物等,特殊的原料组分及配比组合使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润滑膜的化学吸附及物理吸附性好,在拉拔金属管和模具之间形成均匀连续、完整的液体介质膜,表面所形成的润滑膜吸附牢固,不易在挤压拉伸过程中被挤掉,使拉拔金属管与模具之间具有很好的润滑性,保证拉拔金属管表面具有符合标准的光洁度、光亮度,同时减少了对模具的磨损,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2.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即可防止由于局部过热导致拉拔金属管与模具钢芯的烧结、熔粘或抓结而引起断管的质量问题,同时又可提高每次减径率及径向拉拔增长率,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3.乳化性能稳定,即使是用硬质水稀释,对润滑冷却乳化剂的稳定性也没有任何影响;
4.本发明是棕黄色透明均匀油状物,添加有杀菌剂,不易变质,使用6个月时间,无毒无害无恶臭气味,利于环保,不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5.易于从拉拔后的金属管表面上除掉,对拉拔管后道工序(热处理和退火)质量无任何不良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原料组分,每种原料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氯化石蜡5~15%、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1~5%、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1~5%、聚正丁基乙烯基醚(T601)1~10%、油酸1~12%、三乙醇胺1~12%、环烷酸铅1~8%、磷苯二甲酸二丁酯1~6%、LN46机械油1~26%及变压油余量。
各原料质量之和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01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空调层叠式换热器用铝合金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烧烤炉的快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