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孔强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8751.6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姜银方;黄宇;井然;张永康;张青来;黄立伟;郭振宁;姜文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9 | 分类号: | C21D1/09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孔 强化 方法 | ||
1.一种小孔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半径为5mm-12mm的大光斑、10J-60J的大能量激光冲击与2mm-5mm小光斑1J-15J小能量激光冲击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属板件进行强化,其具体步骤为:
A) 对金属板件进行预处理,在其要开孔部位贴上能量吸收层,在能量吸收层外贴上约束层,用夹具将金属板件固定在数控工作台上;
B) 调节激光器的参数至半径为5mm-12mm的大光斑、10J-60J的大能量,并编程控制数控工作台的运行路径,对金属板件待开孔部位进行一次激光冲击强化;
C) 调节激光器的参数至2mm-5mm小光斑1J-15J小能量,通过编程控制数控工作台的运行路径,冲击路径为绕待开小孔位置一周,且小光斑呈多点搭接分布,对金属板件表面进行二次强化;
D) 强化完成后对金属板件进行后处理;
E) 对金属板件预定位置进行孔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孔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使用铝箔、黑漆或黑胶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孔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层使用水、K9光学玻璃、有机玻璃、硅胶或合成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孔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小光斑小能量进行强化,冲击路径为绕待开小孔位置一周,其中心预留未冲区域直径大小与待加工小孔直径的大小相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87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