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径建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45040.3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8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军;涂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1 | 分类号: | H04L1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径 建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径建立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跨域点到多点路径建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编号为4875的请求注解文档(RFC4875)描述了如何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为MPLS)和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为GMPLS)网络中建立点对多点主站(Point-to-MultiPoint,简称为P2MP)的流量工程标签交换路径(Traffic Engineering 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为TE LSP)隧道,然而RFC4875并没有涉及到在跨域的场景中P2MP的TE隧道的路由选路问题。对于跨域的场景,节点无法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和资源情况,有可能无法计算出一个可用的P2MP隧道。
草案《draft-ali-mpls-inter-domain-p2mp-rsvp-te-lsp》中介绍了一种建立跨域P2MP TE LSP的方法,它扩展了RFC5151的crankback方案,在建立隧道时避免控制平面的re-merge路径;另外还利用RFC5420所提出的RRO属性子对象来处理数据平面的re-merge问题。
草案《draft-zhao-pce-pcep-inter-domain-p2mp-procedures》中提出一种P2MP跨域隧道建立方法,算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源节点/边界节点之间建立一颗核心树,保证核心树的代价最小;之后再在每个自治域之间建立边界节点之间的子树,以最终建立一条完整的最小代价的P2MP树。
草案《draft-chen-pce-forward-search-p2mp-path》则提出另外一种使用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简称为PCE)来计算跨域P2MP隧道的方法,它采用前向搜索的方法,从源节点开始,搜索到该自治域边界节点的所有路径,然后再搜索代价最小的路径所对应的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以最终找到所有的接收节点,最终建立一条最小代价的P2MP树。
扩展CRANKBANK方案主要是通过不断的错误尝试而来,最终建立的P2MP树无法保证是最优的;核心树和域内子树分开计算的方案在建立核心树时,采用的算法比较复杂,效率不高;前向搜索的方案可以保证最终生成的P2MP树是最优的,并且对于某个具体的PCE来说,算法简单,但由于其搜索方法在整个网络的所有PCE中,依次对每跳路径逐条计算,建树的整体时间很长。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RFC4875并没有涉及到在跨域场景中P2MP TE隧道的建立路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径建立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建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路径建立方法包括:出口节点经由该出口节点所在的第一自治域中各个边界节点接收来自于与第一自治域临近的第二自治域中入口节点的多个路径建立请求报文,其中,路径建立请求报文中携带有与路径建立请求类型相对应的信息;出口节点根据路径建立请求类型相对应的信息在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建立路径。
在上述方法中,出口节点根据路径建立请求类型相对应的信息在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建立路径包括:第二自治域中各个边界节点根据路径建立请求类型相对应的信息在入口节点与第二自治域中各个边界节点之间选择第一路径;第一自治域中各个边界节点根据路径建立请求类型相对应的信息在第一自治域中各个边界节点与第二自治域中各个边界节点之间选择第二路径;出口节点根据路径建立请求类型相对应的信息在出口节点与第一自治域中各个边界节点之间选择第三路径;出口节点经由第三路径、第二路径以及第一路径向入口节点发送路径建立请求报文的应答报文。
在上述方法中,路径建立请求类型为选择路径跳数最小的类型,则与路径建立请求类型相对应的信息包括:路径建立请求报文当前经过的节点的标识以及当前经过的路径的跳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5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