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灌系统施肥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4712.9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翟国亮;冯俊杰;宗洁;张文正;贾艳辉;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毋致善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灌溉设备,特别是一种微灌系统施肥罐。
背景技术
微灌系统的施肥设备中常用的有动力注肥泵、水动力活塞泵、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装置等,这些施肥装置在施肥装置内肥液较少时都会出现施肥不均匀的缺陷,甚至会发生因压力不够而不能施肥,如文丘里施肥器,此外如动力注肥泵、水动活塞泵,均需要额外动力设备,投资大且不适用于低压灌溉系统;压差式施肥罐,若因罐的阀门两端压力控制不好出现压差过大,造成进入系统的水量较少,水头损失较大,肥料易沉淀,影响施肥,这种压差式施肥罐对阀门的调节要求高,肥料由水带入管路,肥料浓度难以控制,操作人员只能通过排液管来感知罐内肥料是否施完,不能较好地控制施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施肥效果好且容易控制的一种微灌系统施肥罐。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罐一侧的上部设有玻璃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此玻璃管的上端口连接,此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微灌系统管路上的施肥阀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管置于施肥罐内,此进水管的上端与所述施肥阀的进水端连接,上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各设有一阀,比重大于水的浮球置于上述玻璃管内的倒锥孔中,此玻璃管上设有指示浮球位置的刻度线,在此玻璃管的底部设有排气阀。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施肥罐底的中心处且不与施肥罐底面相接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施肥均匀,效果好且容易操作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在微灌系统的管路1上的施肥阀2的两端各连一进水管5和出肥液管6,其中进水管5通入施肥罐10的罐底,出肥液管与施肥罐上部外侧的玻璃管8的上端口连接,此玻璃管的下部与施肥罐连通,在此玻璃管的底部设有排气阀9,浮球7置于玻璃管的倒锥形孔中,此浮球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它可以用金属制成,上述进水管5和出肥液管6上各设有阀门3、4,施肥罐的顶端设有注肥料口密封盖(现有施肥罐上的公知结构)。为了防止肥液中的残留物堵塞灌水器,需在施肥阀的出水端的管路1上设置过滤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将定量的肥料通过施肥罐顶部的加肥口倒入施肥罐内并将加肥口密封,打开阀3并将阀2关小,使管路上的水充分流进施肥罐中并逐渐将施肥罐充满水,使肥料逐渐被水溶解,然后开启阀4向管路输送肥液送到田间的毛管向植物根部输送肥液。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管路上的施肥阀2的调节使其两端的压差,分流部分水到施肥罐内并将肥液送入管路中。当施肥罐中的肥液浓度增大超过设定值时,浮球会上移到设定刻度线上方,此时调节阀2使进入施肥罐的水量加大,肥液浓度下降,浮球下降至到回到设定的刻度线止。肥液浓度下降,浮球下移,反向调节阀2使其达到设定浓度值,当肥料被溶解完时,浮球大于水的比重而下降将玻璃管倒锥孔堵住,说明肥料用完,此时可将阀3、4关闭、施肥阀完全打开。本发明具有肥液浓度可调、施肥均匀且不需要外加动力设备,同时,进水管的出口设在施肥罐的底部,具有防止废料沉淀在罐底不能完全被溶解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47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