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3734.3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姜秀民;刘建国;韩向新;王莎;童建辉;刘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6 | 分类号: | C10B53/06;C10B49/16;C10B57/00;C10B57/04;C10B57/10;C10G1/00;C10B53/02;C10B53/04;F22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张伟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页岩 回转 干馏 循环 流化床 燃烧 工艺 | ||
1.一种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油页岩原矿经干燥破碎机破碎成0~25mm的颗粒,利用高温烟气预热干燥后送入油页岩给料斗,由星型旋转阀将油页岩颗粒送入密闭的混合器,在混合器中油页岩颗粒与来自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底部页岩灰收集槽温度为750~850℃的循环灰以及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底灰混合,重量比为页岩灰∶油页岩为2~3∶1,此外,干馏介质加入介质仓,根据工艺要求通过星型旋转阀将合适的干馏介质加入混合器;油页岩与循环灰及干馏介质的混合物通过螺旋给料器送入回转窑干馏炉中,在回转窑干馏炉中油页岩和循环灰在回转窑转动过程中充分混合换热,经过15~30分钟完成油页岩的干馏;温度为450~550℃的干馏产物煤气、页岩油气和半焦被分离为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其中,分离出的气体产物进入冷凝回收系统,煤气被冷却至80℃以下,分离出页岩油和不冷凝干馏煤气;不冷凝干馏煤气一部分加压后作为半焦返料装置的返料风,和干馏产物中被分离出的半焦、页岩灰构成的固体产物一起进入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燃烧释放的热量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受热面传递给水,将水加热至过热蒸汽作为外供工质送入汽轮机作功发电,剩余的煤气送入内燃机燃烧发电;半焦和煤气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流化燃烧,燃烧温度在850~900℃,燃烧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其中过量空气系数α=0.89~0.95;燃烧过程中,烟气携带的一部分1.5mm以下的颗粒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分离的循环灰进入页岩灰收集槽,经星型旋转阀一部分循环灰进入密闭的混合器,一部分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页岩灰返料装置返回循环流化床锅炉,剩余的页岩灰进入换热器被冷却至100℃以下,其含碳量小于2%,同时空气通过鼓风机送入换热器,经页岩灰预热后一部分作页岩灰返料装置的返料风,一部分送入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充分燃烧形成的底灰,其含碳量小于2%,经星型旋转阀一部分底灰被送入到密闭的混合器,剩余部分经冷渣器冷却至100℃以下;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经除尘器分离下来飞灰后,所述飞灰含碳量小于2%,由引风机加压送入干燥破碎机将油页岩颗粒干燥预热后送入烟囱排入大气中;剩余的页岩灰、底灰和飞灰送入灰渣仓,之后送入建材厂作为建材原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干馏炉为顺式回转窑干馏炉,固体产物和气体产物在与进料端相对的同一侧排出;还设有密闭的气固分离装置,排出的固体产物和气体产物在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中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窑干馏炉为逆式回转窑干馏炉;其中,气体产物从逆式回转窑干馏炉进料端下侧的油气出口排出,逆式回转窑干馏炉内筒利用隔板分割成两段并利用螺旋料封连接,页岩、半焦的混合物构成的固体产物从螺旋料封进口分离,之后在与进料端相对的一侧排出,即,从螺旋料封出口排入半焦收集槽,然后通过返料装置送入循环流化床锅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馏介质为有机物或者无机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为煤、废橡胶或塑料;所述无机物为石灰石脱硫剂或铁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页岩灰作为回转窑干馏炉的热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37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简单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