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座的装油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9203.7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金生 |
主分类号: | F16C35/08 | 分类号: | F16C35/08;F16N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座,具体是一种轴承座的装油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轴承座,为了达到较好的导油、润滑、储油效果,均会再轴承座内设储油腔。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388326于2003年1月1日公开了一种轴承装置,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轴孔;该本体内壁设有内槽,并以一具有内轴孔的内轴承容置于本体的轴孔中,而将该内槽封闭,使该内槽与内轴承的内轴孔不相连通。当转动轴转动时,本体所释出的润滑油可润滑转动轴,于转动轴停止转动后,润滑油可回流储存于该内槽中,转动轴转动时内槽中的润滑油不会直接被转动轴带离飞溅出本体外。
但是,若上述结构的轴承座应用在较大型的机械设备上,如大型锯石机的传动机构,由于其主轴(传动轴)及相应的轴承座尺寸较大,导致其配合的公差也较大,即使主轴与轴承座之间再加上油封,也难免会出现漏油、渗油等现象,而且随着其工作时间越长,所消耗的润滑油也较多,所以其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需对轴承座加润滑油,采用上述结构的轴承座加润滑油时,需拆下主轴或轴承座,工序繁多,而且经多次拆卸重新装配后,往往会影响其装配的稳定性,甚至会损坏主轴或轴承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免拆卸补充润滑油的轴承座的装油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轴承座的装油结构,包括设置有轴孔的轴承座,主轴转动连接在轴孔上,其结构特征是轴承座内部设有一内槽,内槽上置有两个与主轴连接的轴承,两个轴承之间形成一装有润滑油的储油腔。
所述轴承包括与主轴连接的内圈和抵靠在内槽底部的外圈,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滚珠转动连接;所述两轴承之间有间隙,两内圈之间通过设置垫块/圈与内槽的内壁紧配合,并形成储油腔。
所述轴承座内槽与轴孔的开口边缘高于内圈厚度的一半以上。
所述内圈与主轴之间为紧配合。
所述轴承座分成上、下两半,位于上半部分的轴承座上开有由上至下与储油腔相连通的装油孔。
所述上、下两半的轴承座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装油孔上还盖有装油盖。
本发明在轴承座内部开有一置有两个轴承的内槽,两轴承之间存在间隙,两轴承的内圈之间通过设置垫块/圈与内槽的内壁紧配合,形成一储油腔,利用内圈与轴承座内槽的内壁之间、和与主轴之间的紧配合密封储油腔,可省下常规轴承座中密封圈、压盖等零件,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储油腔内长期装有润滑油,轴承浸润在其中,以更好地保护主轴和轴承。轴承座上还设置有装油孔,当轴承座内的润滑油不够时,往装油孔内注入足量的润滑油即可,免去传统轴承座加油需拆除主轴或轴承座的工序,操作十分简便,避免因多次拆卸主轴或轴承座影响其装配稳定性。其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可广泛应用在各类大中小型的机械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在锯石机的传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轴承座的装油结构,包括设置有轴孔的轴承座10,主轴6转动连接在轴孔上,其轴承座10内部设有一内槽(图中无标号),内槽上置有两个与主轴6连接的轴承,两个轴承之间形成一装有润滑油的储油腔10.3。
轴承包括与主轴6连接的内圈14.1和抵靠在内槽底部的外圈14.2,内圈14.1和外圈14.2之间通过滚珠14.3转动连接;两轴承之间有间隙,两内圈14.1之间通过设置垫块/圈10.2与内槽的内壁紧配合,并形成储油腔10.3。滚珠14.3可降低主轴6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噪音、震动等。轴承座10内槽与轴孔的开口边缘高于内圈14.1厚度的一半以上。内圈14.1与主轴6之间为紧配合。储油腔10.3通过内圈14..1与轴承座10内槽的内壁之间、和与主轴6之间的紧配合密封,使之省下密封圈、压盖等零件。本发明经过长时间运转的测试,不会产生漏油、渗油等现象。
参见图1,储油腔10.3分上、下两个部分,一般情况下,储油腔10.3的下部储满润滑油即可,主轴6转动时,可把下部的润滑油带至上部,形成油膜,使轴承座10内槽中所有运动部件(即轴承的各个零件)均得到润滑,过多的润滑油反而会增大摩擦,降低传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金生,未经周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9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板便捷式大棚拱架
- 下一篇: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及配套菌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