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棉纺织品面料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6415.X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顾金凤;林琳;清水壮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纺织品 面料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含棉纺织品面料进行酶处理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天然纤维制得的纺织品因其光洁的表面、织物的光泽度及良好的手感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传统的含棉纺织品面料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退浆、精练、漂白、染色、后整理等。但是由这种加工方法生产得到的面料在品质上无法满足人们对纺织品的高要求,因此,如何减少含棉纺织品面料表面的毛羽,赋予合成纤维纺织品类似天然纤维纺织品的表面光泽度及手感成为人们研究的新课题。
现有的减少含棉纺织品面料表面毛羽的方法主要是从纱线着手,即在上浆过程中增加浆料浓度或固体含量、加大辊的压力,但是用这种方法去除毛羽后纱线会变硬变脆,服用性能变差。另外,也可以在络筒过程中通过设备装置的改变来去除毛羽,但是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棉纺织品面料的加工方法,具体的是使用含酶处理液对纺织品面料进行浸轧处理,使得处理后的纺织品面料吸水性、保水性、抗起毛起球性提高。而且经过上述酶处理的面料再进行柔软处理时,柔软剂分子更容易进入空穴和毛细管,大量柔软剂分子的进入扩大了空穴和毛细管,增强了纤维之间的润滑,使得面料触摸起来有轻薄感、手感耐久柔软。该方法简便、节能环保。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含棉纺织品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退浆、精练、漂白、染色、后整理等步骤,在漂白处理后先采用如下工作液对纺织品面料进行连续浸轧处理,然后进行打卷放置、失活,最后水洗;所述工作液的pH值为3~7,其中所述纺织品面料中棉纤维的含量为30%~100%;
酶制剂 3~30g/L
pH调节剂 1~5g/L
强力降低防止剂 1~5g/L
界面活性剂 0~5g/L
其余为软水。
使用常规方法将含棉纺织品面料进行退浆、精练、漂白处理后,将其在配置好的pH值为3~7的工作液中进行连续浸轧,通过物理作用将工作液附着在面料表面。酶能从纤维分子链的端点水解纤维素聚合物,也可将纤维素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而酶处理就是运用酶的催化降解作用,使纤维素表面1,4-β-葡萄甙键水解成为可溶性短链多糖复合物和葡萄糖,削弱纤维间的结合力。同时酶对纤维表面接触产生一定的剥蚀作用,也侵蚀到纤维的孔隙和毛细管中,经水解使得微纤之间的连结松懈,使无定形区增加,织物纤维中空穴和毛细管扩大,再经过机械摩擦作用,纤维表面的小茸毛纤维就从主纤维上脱落下来,从而赋予织物轻薄、柔软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服用性能。本发明中所说的酶制剂是水解酶,具体的可以是磷酸酶、羧酯水解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或β-葡糖苷酸酶,其中优选β-葡糖苷酸酶。工作液中酶制剂的浓度为3~30g/L,如果其浓度小于3g/L,含棉纺织品面料上的毛羽不能被很好的去除;当工作液中酶制剂的浓度达到30g/L时,含棉纺织品面料上去除毛羽的量达到最大,浓度再高对去除毛羽的量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本发明所述的工作液的pH值为3~7,酶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会发挥作用,但是如果酸性太强的话酶制剂过于稳定,起不到去除毛羽的作用。工作液的pH值优选3.5~5,该酸性范围内的工作液中的酶制剂的活性更高,与纤维素分子链的反应更充分。
酶制剂的使用虽然能够达到优良的去除毛羽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将纤维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这就导致含棉纺织品面料的力学性能降低,所以在工作液中含有浓度为1~5g/L的强力降低防止剂,本发明所述的强力降低防止剂为防止分子链滑移的一类药剂。
上述工作液中还可以含有界面活性剂,该界面活性剂在工作液中的浓度为0~5g/L。当不添加界面活性剂时,虽然含棉纺织品面料经过工作液处理后能够起到去除毛羽的效果,但是当添加界面活性剂后的效果更佳,优选1.5~3g/L。在本发明中添加界面活性剂可以提高酶制剂在棉纤维表面的附着性和沉积量,最大限度地发挥酶制剂去除毛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64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酵罐与沼气池组合设备
- 下一篇:新型红外感应汽车太阳能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