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触点润滑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4448.0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发达;李士成;童蓉;王虹;岳风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宝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25/10;C10N30/06;C10N40/14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李瑛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电压 电流 触点 润滑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触点润滑材料领域,特别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触点润滑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开关在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而电触点又是开关的核心部件,电触点的成败直接影响电器开关的成败。
微观状态下电触点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当电触点闭合时只有突出部位相接触,电流通过时,电流会集中于小面积的突出部分,会不断产生热量,形成热量聚集,继而导致高电阻值的氧化层的生成。随着电阻的增加,热量的产生与聚集会急剧上升,从而导致更多氧化物的生成。这种恶性的螺旋效应则会在电触点表面产生“过热点”;同时电触点在开合时一般会产生电弧,并伴随着有臭氧的生成。电弧极具破坏性,电弧不仅会产生热量而导致氧化物的生成,而会产生腐蚀性,引起电触点表面腐蚀,甚至破坏电触点的镀层。通过电触点的电流越大,前述问题会越严重。因此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触点的失效问题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人们一直在尝试通过润滑技术来提高电触点的接触稳定性、抑制磨损和延长使用寿命,但一直未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触点润滑剂组合物,能显著提高电触点的接触稳定性、抑制磨损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其生产工艺简便易行,适宜批量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电触点的电触点润滑剂组合物,其组成包括:
(A)100.0重量份的聚醚合成基础油、
(B)1.0~20.0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
(C)1.0~20.0重量份的纳米氧化锌、
(D)1.0~20.0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硅、
(E)0.1~5.0重量份的纳米二硫化钼、
(F)0.1~2.5重量份的表面改性处理剂、
(G)0.1~2.5重量份的极压抗磨剂、
(H)0.1~2.5重量份的金属钝化剂。
其中组分(A)为高低温性能优良的高粘度指数的聚醚合成基础油,粘度为100~1000cSt,粘度指数为120~220。
组分(B)为具有n型半导体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其粒径D50=5.0~100.0nm,锐钛矿型晶体结构,比表面积=100~500m2/g。
组分(C)为具有n型半导体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其粒径D50=10.0~200.0nm,六边纤锌矿型晶体结构,比表面积=100~200m2/g。
组分(D)为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其粒径D50=5.0~50.0nm,无定形体结构,比表面积=100~500m2/g。
组分(E)为具有层状结构的纳米二硫化钼,其粒径D50=10.0~300.0nm,比表面积=50~150m2/g。
组分(F)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铝酸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组分(G)为极压抗磨剂,具体为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锌、二硫代磷酸钼、二丁基二硫代甲酸钼、噻二唑衍生物、二戊基二硫代甲酸锌的一种或其组合。
组分(H)为金属钝化剂,具体为苯并三氮唑、二辛基二苯胺、2—巯基苯并噻唑、2,5—二噻二唑二钠、合成烷芳基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使用本发明生产成品润滑剂的工艺步骤如下:
(1)表面改性处理:按1.0~20.0重量份组分(B)、1.0~20.0重量份组分(C)、1.0~20.0重量份组分(D)、0.1~5.0重量份组分(E)和0.1~2.5重量份组分(F)的配方量投料,搅拌均匀;再通过导热油炉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100~150℃;然后冷却备用;
(2)配制基础油与添加剂:按100.0重量份组分(A)、0.1~2.5重量份组分(G)、0.1~2.5重量份组分(H)的配方量投料,搅拌均匀;备用;
(3)制作成品润滑剂:将(1)、(2)所制的物料直接混合,搅拌均匀;再研磨处理,包括过胶体磨1遍,三辊2遍;真空脱气;过滤后制得成品润滑剂。
本发明巧妙地将纳米二氧化钛应用于电触点润滑剂中,并通过特定配方精准配制而成,因此,该电触点润滑剂可满足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触点的润滑新需求——经采用后,能够获得如下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宝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宝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4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式水样采集器
- 下一篇:一种给玻璃上仿古涂料的涂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