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的导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0530.6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6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施明智;吴金华;邱怡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B5/04;F21V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导光装置,详言之,涉及一种车用的导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其显示现有用于车灯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现有导光装置10包括:一第一邻接面11、一第二邻接面12、一出光面13、一扩散部14及二散焦面(defocus surface)15、16。该第一邻接面11及第二邻接面12设置于该现有导光装置10的二端,用以接收光源17。该出光面13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部14相对于该出光面13,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141,用以将光线导至该出光面13。二散焦面15、16分别连接于该出光面13及该扩散部14之间。
当光源17的光线传递至该扩散部14时,部分光线由该扩散部14导至该出光面13,但部分光线则会经由该扩散部14直接传递泄漏至外界,故造成发光及导光效率不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且具进步性的导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的导光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入射部、一扩散面及一反射部。该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导光装置的至少一端,用以接收至少一光源。该扩散面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面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该反射部相对于该扩散面,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扩散面,该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扩散面及该反射部之间。
因此,利用本发明的导光装置,光线可以在导光装置内全反射,由该扩散面导出光线。经由设置该反射部及与该扩散面相对应的设置,使得直接来自光源的光线或者由该扩散面反射至该反射部的光线,可再经由该反射部反射至该扩散面,故光线不会由该反射部泄漏至外界,可大幅提高本发明导光装置的导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现有用于车灯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现有导光装置
11 第一邻接面
12 第二邻接面
13 出光面
14 扩散部
15、16 散焦面
17 光源
20 第一实施例导光装置
21 入射部
22 扩散面
23 反射部
24 侧面
25 第一光路径
26 第二光路径
27 第三光路径
28、29 光源
30 第二实施例导光装置
31 入射部
32 扩散面
33 反射部
35 第一光路径
36 第二光路径
37 第三光路径
40 第三实施例导光装置
41 入射部
42 扩散面
43 反射部
50 第四实施例导光装置
51 罩体
231 锯齿部
232 反射面
421 平面部
422 锯齿状结构
511 出光面
512、513 侧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其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20包括:至少一入射部21、一扩散面22及一反射部23。该至少一入射部21设置于该导光装置20的至少一端,用以接收至少一光源28、29。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8、29为发光二极管(LED),且设置于该至少一入射部21。
该扩散面22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面22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该反射部23相对于该扩散面22,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扩散面22,且该至少一入射部21设置于该扩散面22及该反射部23之间,亦即,至少一光源28、29设置于该扩散面22及该反射部2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刀片存储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锅炉软水预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