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29301.2 申请日: 2011-12-20
公开(公告)号: CN102511284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韩海东;罗旭辉;刘明香;李振武;李际明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C1/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13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有机 茶园 杂草 生物防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培肥和病虫草害防治是有机茶园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两个决定因素,茶园无法坚持有机生产的主要原因是无法离开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茶园杂草防除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上主要应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对于有机茶而言,化学除草受限制,只能用人工除草,耗费大量人力,尤其是幼龄茶园,茶树种植行间隙比例大,杂草生长十分旺盛。

茶园套种绿肥能有效培肥地力,但在抑制杂草生长方面不同种类的绿肥差异明显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该生物措施应用1-2年能有效抑制茶园杂草生长,而且不要连年种植,简单省工,绝对无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在春季茶树种植行间,播种匍匐不缠绕、耐旱耐贫瘠的豆科决明属绿肥种子,播种深度不超过5cm,播后盖细土2cm;种子出苗后30-40天,拔草1次;播种后2-3个月形成地面覆盖;冬季结合茶园施底肥将绿肥翻耕至20cm深;应用第二年起,每年4月拔杂草1次,夏秋季割绿肥1次。

所述的豆科决明属绿肥是圆叶决明或羽叶决明。

播种前将种子用90-95℃热水浸种3-5min后用清水迅速冲洗种子2-3次,随后按质量比为1﹕1将种子和细沙搅拌均匀。所述的细沙过2mm土壤筛。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该生物措施应用1-2年能有效抑制茶园杂草生长,而且不要连年种植,简单省工,绝对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在春季茶树种植行间,播种匍匐不缠绕、耐旱耐贫瘠的豆科决明属绿肥种子,播种深度不超过5cm,播后盖细土2cm;种子出苗后30-40天,拔草1次;播种后2-3个月形成地面覆盖;冬季结合茶园施底肥将绿肥翻耕至20cm深;应用第二年起,每年4月拔杂草1次,夏秋季割绿肥1次。

所述的豆科决明属绿肥是圆叶决明。

播种前将种子用90℃热水浸种3min后用清水迅速冲洗种子2次,随后按质量比为1﹕1将种子和细沙搅拌均匀。所述的细沙过2mm土壤筛。

实施例2

一种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在春季茶树种植行间,播种匍匐不缠绕、耐旱耐贫瘠的豆科决明属绿肥种子,播种深度不超过5cm,播后盖细土2cm;种子出苗后30-40天,拔草1次;播种后2-3个月形成地面覆盖;冬季结合茶园施底肥将绿肥翻耕至20cm深;应用第二年起,每年4月拔杂草1次,夏秋季割绿肥1次。

所述的豆科决明属绿肥是羽叶决明。

播种前将种子用95℃热水浸种5min后用清水迅速冲洗种子3次,随后按质量比为1﹕1将种子和细沙搅拌均匀。所述的细沙过2mm土壤筛。

实施例3

一种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在春季茶树种植行间,播种匍匐不缠绕、耐旱耐贫瘠的豆科决明属绿肥种子,播种深度不超过5cm,播后盖细土2cm;种子出苗后30-40天,拔草1次;播种后2-3个月形成地面覆盖;冬季结合茶园施底肥将绿肥翻耕至20cm深;应用第二年起,每年4月拔杂草1次,夏秋季割绿肥1次。

所述的豆科决明属绿肥是圆叶决明。

播种前将种子用92℃热水浸种4min后用清水迅速冲洗种子2次,随后按质量比为1﹕1将种子和细沙搅拌均匀。所述的细沙过2mm土壤筛。

实施例4

2009年在福建省建阳市京泰有机茶园布置试验。布置生物措施应用1年、生物措施应用2年,以人工除草为对照,在2010年开始进行杂草调查表明(表1):与对照相比,生物措施应用1年春季、夏季、秋季茶园杂草的鲜重分别下降59.9%、41.1%、71.3%,生物措施应用2年春季、夏季、秋季茶园杂草的鲜重分别下降93.7%、46.8%、71.4%,差异显著。

表1 生物措施对茶园杂草生长的影响

注:春季杂草调查时间为2011年4月,夏季杂草调查时间2010年8月,秋季杂草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9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