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9042.3 | 申请日: | 201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9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肖志方;王民;赵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6/28 | 分类号: | H04W16/28;H04B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接入 数据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多个定向天线组,用于对目标区域进行信号覆盖;多个射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全部上行数据,从上行数据中解析出上行数据的附属信息,和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其中,每个射频模块分别对应一个定向天线组;处理器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射频模块转发的上行数据和附属信息为用户设备选定匹配于用户设备的射频模块,指示匹配于用户设备的射频模块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以及每间隔一个预定时间向天线逻辑控制模块写入逻辑控制规则;天线逻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逻辑控制规则对各个射频模块进行干扰抑制。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无线局域网络的系统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无线接入技术,该技术利用无线信号来传递用户信息。通常的无线局域网包括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和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UE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AP并由AP连接到有线网络。
无线局域网协议制定了主要面对小范围的室内应用场景,在此场景下,需要考虑无线局域网内各通讯实体之间的干扰,对于移动用户终端(例如,手机、手持设备等)来说,需要考虑电池消耗;不同的国家对无线局域网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因此,无线局域网设备发射功率是受限的,以中国为例,典型的AP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简称为EIRP)在20dbm以下,典型的站(Station,简称为STA)的EIRP在15dbm以下。由于发射功率受到限制,无线局域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必然也是有限的。
无线局域网协议针对每一种制式定义了不同的调制速率,例如11g产品支持了36Mbps、48Mbps、54Mbps等速率,11n产品支持了6.5Mbps、13Mbps、130Mbps等速率,不同的调制速率对应不同的调制方式和码率。在同种制式下,调试速率越高,则其对信噪比的要求越高,反之,信噪比条件越好,则其支持的调制速率越高。在信号传输时,AP和UE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进行调制速率的协商,通过提高信噪比提升调制速率,从而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
无线局域网遵循IEEE 802.11系列协议,按照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er Sense MultipleAccess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简称为CSMA/CA)机制运行,在这种机制中,通讯实体处于对等的位置,共同覆盖区域内的通讯实体共享信道,任意通讯实体在发送数据前均需要进行载波侦听,在侦听到信道空闲后按照协议规定等待一定周期后才可以发送数据。目前,通常的接入点和用户终端均使用了全向天线,全向天线的特性决定了无线局域网设备在发送数据时无线电波的能量并不是仅发送给目的终端,而是在发射端周围360度空间之内进行发送。这样,一方面能量的利用率不高(仅很少的一部分能量被目的终端接收);另一方面由于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当某个终端在发送数据时,其覆盖范围内所有其他终端均需要处于侦听状态,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随着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增多,设备共享信道的机率增加,传统的接入点和用户终端均使用全向天线的方式对用户的业务体验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9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分配计量装置
- 下一篇:热计量测量控制一体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