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径加工用刀头及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7351.7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中园阳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27/18 | 分类号: | B23B27/18;B23B27/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径 工用 刀头 切削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径加工用刀头及具备该内径加工用刀头的适合于小径的孔的内表面加工的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对孔的内表面进行加工的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广泛地使用在棒状体前端的侧方形成有切削刃的形状。所述形状的切削工具为了应对小径加工而存在切削刃变小的倾向,其他的部分几乎不会受伤而切削刃到达寿命的情况增多,从而希望更有效的使用方法。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一种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工具头部、柄)的前端钎焊有切削刃部,该切削刃部具有由单结晶金刚石刀头或cBN等硬质烧结体构成且向侧方突出的切削刃。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626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8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2-10620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2、3那样在工具主体钎焊切削刃部的方法中,为了进行小径的孔加工而减小工具主体的直径时,切削刃部的钎焊面积减少而钎焊强度下降,从而在切削时切削刃部可能会发生剥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径加工用刀头具备:棒状的工具主体;下表面安装于该工具主体,且具有从该工具主体向侧方突出的切削刃的切削刃刀头,
该切削刃刀头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的一部分由所述工具主体夹持,所述切削刃刀头的下表面及上表面的一部分钎焊于所述工具主体。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内径加工用刀头中,利用廉价的合金钢等形成工具主体,且将钎焊于工具主体的切削刃刀头取下后的工具主体能够再循环,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另外,除了切削刃刀头的下表面(更优选也包括侧面)之外,由于上表面也由工具主体夹持并钎焊于工具主体,因此即使工具主体的内径减小,切削刃刀头相对于工具主体的钎焊强度也高,从而能够抑制切削刃刀头从工具主体剥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内径加工用刀头的一例,(a)是将内径加工用刀头的切削刃刀头插入之前的工具主体的立体图,(b)是主要部分的立体图,(c)是俯视图,(d)是侧视图。
图2表示将图1的内径加工用刀头安装于刀杆而成的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的一例,(a)是立体图,(b)是侧视透视图。
图3(a)~(d)是将内径加工用刀头安装于刀杆而成的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的前端视图。
图4表示在图1的内径加工用刀头上钎焊的切削刃刀头的一例,(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
图5(a)~(c)是表示在图1的内径加工用刀头上钎焊的切削刃刀头的接合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立体图及侧视图)。
符号说明
1内径加工用刀头(刀头)
2工具主体
3(3A、3B)切削刃
4(4A、4B)切削刃刀头
5(5A、5B)上固定部
6(6A、6B)倾斜面
7(7A、7B)前刀面
8(8A、8B)切屑凹槽
9(9A、9B)倾斜面的终端角部
10避让部
11(11A、11B)下表面钎焊面
12(12A、12B)侧面钎焊面
13(13A、13B)切削刃刀头载置部
14(14A、14B)上表面钎焊面
15锪孔
16下表面
17a、17b、17c侧面
18上表面
100刀杆
101插入孔
102定位构件
103定位构件安装孔
104螺纹孔
105螺纹构件
T切削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4,说明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径加工用刀头(以下,有时称为刀头)1安装于刀杆100而使用的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T。在图1中,(a)是将内径加工用刀头的切削刃刀头插入之前的工具主体的立体图,(b)是主要部分的立体图,(c)是俯视图,(d)是侧视图。图2表示在刀杆100安装有刀头1而成的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的一例,(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图3表示将内径加工用刀头安装于刀杆而成的内径加工用切削工具的前端视图,是安装有(a)~(d)的下表面形状的内径加工用刀头的图。图4表示在内径加工用刀头的工具主体上钎焊的切削刃刀头的一例,(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7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床
- 下一篇:人员吊挂与搬移装置及人员吊挂与搬移服务派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