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动力电池拆解产生的含铁酸性废水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5718.1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东;陈清后;余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1G49/10;C02F1/7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裘晖 |
地址: | 52824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动力电池 拆解 产生 酸性 废水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三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动力电池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铁酸性废水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废电池的污染及其治理已成为社会最为广泛关注的环境保护焦点之一。目前每辆电动自行车多数使用3或4只铅酸电池(一组),每组电池重量约在12-16千克之间。按每个电池平均使用寿命1.5年计,我国每年有40万吨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用电池报废,数量之大着实令人担忧。
电动车产生的动力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电池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如果内部的重金属盐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等环境介质,就会通过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积蓄难以排除,将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成血液中毒和其它的病变;废电池对环境破坏也是巨大的。如果能合理的回收处置方法,废动力电池可以成为宝贵的再生资源。
动力电池拆解时一般含有外壳、铁、铝、薄膜、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废物组成中锡镍化合物占90%以上,比如锂电池的电解液(碳酸二乙酯-DEC)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易燃液体,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吸入该液体后会引起头痛、头昏、虚弱、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电解液或其高浓度蒸气有刺激性。其中对锂盐的添加剂(亚硫酸乙烯酯ES)、氯气等的接触和吸入都会产生长期毒性作用而引起头痛、乏力、失眠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致过敏性或接触性皮炎。如果这些含铁酸性废水、含有害的气体处理不当会存在产生二次污染、造成严重环境风险隐患的潜在威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动力电池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铁酸性废水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动力电池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铁酸性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处理动力电池拆解产生的含铁酸性废水的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含铁酸性废水池、不锈钢反应釜、高浓度酸液池和防腐氯化塔;
不锈钢反应釜内设有筛网,筛网上堆积铁屑;不锈钢反应釜顶部内设有喷淋头与含铁酸性废水池连通,含铁酸性废水通过喷淋头喷洒到釜内;筛网下方的釜壁上设有氯气进口,氯气通过筛网上的筛孔在釜内上升,其与向下喷洒的含铁酸性废水、及铁屑接触,三者发生一系列反应;锈钢反应釜底部与高浓度酸液池连通;
防腐氯化塔内设有筛网、铁屑和氯气进口,其相互位置关系与不锈钢反应釜内的一样;防腐氯化塔顶部内设有喷淋头与高浓度酸液池连通,高浓度酸液通过喷淋头喷洒到防腐氯化塔内;氯气通过筛网上的筛孔在塔内上升,其与向下喷洒的高浓度酸液、及铁屑接触,三者发生一系列反应;防腐氯化塔底部设有三氯化铁出口。
所述的高浓度酸液池底部还设有排空管,在维修、维护、检查、停止运行等多种环境下都需要用到排空管;
所述的不锈钢反应釜和防腐氯化塔分别设有抽风口和出渣口;
所述的喷淋头为聚氯乙烯硬塑料喷淋头,其喷水时水与不锈钢反应釜纵轴线或防腐氯化塔纵轴线形成的角度最大为60°;
所述的筛网为乙丙共聚物筛网;
所述铁屑的体积占到筛网到塔顶/釜顶容积的70%。
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处理动力电池拆解产生的含铁酸性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铁酸性废水通入不锈钢反应釜,同时通入氯气;氯气通入速率与含铁酸性废水的通入速率以及含铁酸性废水中的Fe3+、H+、FeCl3、HCl等物质的浓度有关,需要根据具体的成分、浓度、通入速率而确定。一般情况下,氯气通入速率为10-15m3/s,含铁酸性废水通入速率为1.5-4.5m3/s。
在上述过程中不锈钢反应釜中发生反应1、2和3;喷淋过程中,因氧化不足,反应进行得不够完全,不锈钢反应釜的流出液除了含有FeCl3还有含有少量的FeCl2,形成高浓度酸液。通过离子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高浓度酸液池中含有24.332%(质量百分比)的FeCl3、1.837%的FeCl2和2.838%的HCl;
2Fe+FeCl3=3FeCl2 (1)
Fe+HCl=FeCl2+H2↑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