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织器读写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4432.1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织 读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多媒体通信领域,尤其为一种交织器读写方法。
背景技术
交织是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而采用的一种技术,交织器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实现最大限度的改变信息结构而不改变信息内容的器件。从传统上来讲就是使信道传输过程中所突发产生集中的错误最大限度的分散化。交织器通常是对输入的原始信息序列进行随机置换后从前向后读出。交织器的作用是:一、可以产生长码。二、使两个RSC编码器的输入不相关,编码过程趋于独立。交织使编码产生随机度,使码随机化、均匀化,起着对码重量整形的作用,直接影响Turbo码的性能。在译码端,对于某一个子译码器来说不可纠正的错误事件,交织后在另一个译码器被打散,成为可纠正差错。
交织方式主要有规则交织,不规则交织和随机交织3种。通常规则交织即行写列读,效果不好。随机交织指交织格式是随机分配的,是理论上性能最好的交织方式,但是由于要将整个交织信息位置信息传送给译码器,降低了编码效率。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不规则交织,这是一种伪随机交织方式,对每一编码块采用固定的交织方式,但块与块之间交织器结构不一样。往往为了获得高的编码增益对交织器的长度提出要求。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对时延要求较高,因此采用交织长度为400左右的伪随机短交织器。
传统的交织器通常采用行写列读或者列写行读得方式,即逐行进行写操作、逐列进行读操作或者逐列进行写操作、逐行进行读操作,这样的方式虽然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交织的灵活性较差,每组码元块的交织深度都相同。因此,对于信道的适应性不好,并且有可能把原来周期分布或者近似周期分布的错误变换成突发错误,从而引起系统性能的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织器的读写方法,可减少突发错误或连续错误的产生。
一种交织器读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交织器开辟内存空间,以用矩形表示;
在进行写操作时,将交织器的输入码元按矩形主对角线的方向依次写入到该内存单元中;
进行读操作时,将交织器的码元按矩形次对角线的方向依次从该内存单元中读出。
本发明的方案读出时相邻的码元在写入时可具有不同的间距,并且该间距随着读出码元的个数而变化,如此可有效避免码元产生突发或连续的错误。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传统交织器写操作示意图;
图1b表示传统交织器读操作示意图;
图2a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织器写操作示意图;
图2b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织器读操作示意图;
图3a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交织器写操作示意图;
图3b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交织器读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交织器的读写操作通常采用按行写入、按列读出的方式。如图1a及图1b所示,箭头表示传统交织器读写操作的方向。当写入数据时,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读出数据时,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这里,为交织器所开辟的内存单元为10×10,写入时的原始码元中从第1个开始每间隔距离为10的码元被依次读出,且其在读出的码元组中变为相邻码元。比如,原始码元中的第1个、第11个和第21个码元被依次读出,对于读出后的码元来讲其变为相邻码元。待该内存单元中所有行被写入,所有列被读出后,交织器完成一次交织过程。
而本发明提出的交织器的实现方案中。先预设为交织器开辟的内存单元大小为K×L(K,L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内存空间可以用矩形图表示,每个单元的地址用坐标(k,l)表示,其中,k表示行坐标,l表示列坐标。那么,对于已开辟的内存单元,可按下面的方式进行读写操作:
在进行写操作时,如图2a所示,将交织器的输入码元按矩形主对角线的方向依次写入到该内存单元中去,即从左上开始以折线形的方式依次向右下的方向在内存单元写入码元。输入的第1个码元被写入到内存单元左上角第一个存储空间里,即记为(1,1)的位置;随后,第2个、第3个码元分别被写入到(2,1)和(1,2)的存储空间中。接着是(3,1),(2,2)和(1,3)的位置被依次写入码元。在与次对角线平行的不同连线上的内存单元按相同的从左下到右上的方向被写入相应码元。按此顺序,依次类推,直到该内存单元右下角的空间(10,10)被写入码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4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衣机地线装配防转结构
- 下一篇:具有拒水面的洗衣机观察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