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1746.6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6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矶部雄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它通过使用例如电子照相系统或静电记录系统来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潜像并对该潜像显影而形成可视图像。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有时使用这样的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具有用作调色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和用作调色剂供给构件的供给辊,所述显影辊用来显影静电潜像,所述供给辊与显影辊相接触地随着显影辊旋转从而向显影辊供给调色剂。供给辊表面通常具有作为发泡层的聚氨酯海绵层,以保持要被供给到显影辊上的调色剂。日本专利特开No.2009-009035公开了这种显影单元的实例。图7示出了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9-009035中公开的显影单元,其中,示出了显影辊1和具有聚氨酯海绵层2b的供给辊2。
对于上述使用具有发泡层的调色剂供给构件的结构,在显影单元是新的情况下,由于发泡层不含有足够量的调色剂,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图像浓度。因此,在显影单元是新的情况下,需要在成像前首先长时间转动调色剂供给构件,以使发泡层浸吸调色剂。因此,在使用新显影单元的情况下,有时花费很多的时间来使其达到可成像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了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即使显影单元是新的,该成像设备也能通过使显影单元的发泡层浸吸调色剂来使显影单元快速达到可成像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成像设备包括:构造成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显影单元,它包括存储调色剂的容器、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并用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的调色剂承载构件、以及设置在容器内与调色剂承载构件接触的调色剂供给构件,该调色剂供给构件在其表面上具有发泡层并构造成在成像期间沿预定方向旋转,从而向调色剂承载构件供给调色剂,其中,在调色剂供给构件与调色剂承载构件接触的接触区域中,沿所述预定方向最上游的位置比最下游的位置更高;和构造成检测是否是新显影单元的检测单元,其中,如果检测单元检测到显影单元是新的,则在用显影单元首次成像前,调色剂供给构件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用于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打印作业处理的一系列操作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从马达向该实施例的显影单元传递驱动的示意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调色剂填充模式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聚氨酯海绵层中所含调色剂量随供给辊旋转时间而变化的图。
图7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显影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实施例中描述的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位置等,除非另外指明。
1.成像设备的总体示意性结构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10的示意性剖视图。下面将描述成像设备10中成像处理的概要。成像设备10的操作由控制电路单元9(控制器单元)控制。
图1中,用作静电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1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首先,感光鼓11由用作充电单元的充电辊12均匀充电。之后,感光鼓11在来自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光学单元13的激光下曝光,并在感光鼓11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4显影并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感光鼓11上的可视化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14转印到作为转印材料的记录片材15上。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由清洁刮刀17刮除,并容纳在废弃调色剂容器18中。清洁过的感光鼓11重复上述操作进行成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15通过定影单元16进行定影,然后排出到成像设备外部。
2.成像设备的打印作业处理的一系列操作
接着,参考图2描述从启动成像设备到执行成像到转变到待机模式的一系列操作。
2.1预多次旋转操作
当主体电源开关(未示出)从关闭切换到打开时,执行起动(启动、预热)操作。起动马达,以执行必要的用于处理单元的准备操作。
2.2待机
在完成预定的起动操作后停止驱动马达,保持待机模式直到输入打印作业开始信号。
2.3预旋转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