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暖蒸汽快速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0526.1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佰忠 |
主分类号: | F22B33/00 | 分类号: | F22B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暖 蒸汽 快速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蒸汽特征器,特别是一种供暖蒸汽快速发生器。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乃至全世界比较寒冷的地方,在冬天都需要进行取暖。以我国为例,目前冬天的取暖方式主要有水暖、电暖和汽暖几种,电暖气不能实现集中供暖,使用成本较高,电暖虽然比较普及,但是其热转换效率不高,能源利用率较小,而且烧水用的锅炉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产生结垢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取暖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供暖蒸汽快速发生器,其采用加热管产生蒸汽,蒸汽产生快,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暖蒸汽快速发生器,发生器包括上层腔体、下层腔体、水箱、加热管和回水管,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对应设置,加热管设置在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之间,且分别与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相连通,回水管设置在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之间,且分别与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相连通,水箱通过供水管与下层腔体连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上层腔体内设有水汽分离网。
所述的上层腔体与水箱之间连接有压力平衡管道。
所述的加热管设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加热管平行设置。
所述的加热管采用纳米加热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纳米加热管产生蒸汽,蒸汽压力低、分子小,且蒸汽产生速度快,比传统的蒸汽式供暖设备快3倍,本发明不会产生结垢、爆管等现象,使用安全可靠。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上层腔体,3-下层腔体,4-加热管,5-回水管,6-进水管,7-压力平衡管道,8-供水管,9-蒸汽输出管,10-水汽分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看附图1和附图2,本发明主要包括水箱1、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对应设置,上层腔体2设置在下层腔体3上方,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之间设有加热管4和回水管5,本实施例中,加热管4采用碳纳米加热管,加热管4设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加热管4平行设置,用于给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本实施例中,各个加热管4分别与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连通,回水管5也分别与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连通。水箱1通过供水管8与下层腔体3相连通,水箱1内的水通过供水管8流入下层腔体3内,本实施例中,水箱1上还连接有进水管6,用于连接外部供水装置,给水箱1补充水。本实施例中,上层腔体2内固定设有水汽分离网10,用于将产生的水蒸气和水蒸气内夹带的水分离开,使水蒸气内部夹带水分,以减少对输气管的腐蚀。本实施例中,上层腔体2上连接有蒸汽输出管9,用于将蒸汽输出,给用户供暖。本实施例中,上层腔体2还通过压力平衡管道7与水箱1进行连接,以平衡上层腔体2内的压力。本实施例中,水箱1、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构成连通器,水箱1和上层腔体2内的水位相平齐。
本发明在使用时,加热管4内的水通过加热管4进行加热汽化产生蒸汽,由蒸汽输出管9输出给用户供暖,蒸汽在流入蒸汽输出管9之前,通过水汽分离网10将蒸汽内夹杂的水分进行分离,水滴从水汽分离网10上滴落到上层腔体2内,当上层腔体2内的水位增高时,过多的水可从回水管5回流至下层腔体3内。当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内的水产生消耗时,水箱1通过供水管8对其进行补充,同时,当水箱1内的水位下降到一定地步时,可通过进水管6对水箱1内的水进行补充。如果上层腔体2内的蒸汽压力过大时,上层腔体2可通过压力平衡管道7与水箱1进行压力平衡。
本发明采用纳米加热管产生蒸汽,蒸汽压力低、分子小,且蒸汽产生速度快,比传统的蒸汽式供暖设备快3倍,本发明不会产生结垢、爆管等现象,使用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佰忠,未经王佰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凸轮从动件
- 下一篇:废旧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