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6-酮-前列腺素F1α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0060.5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5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杨;陈德春;王兆钺;阮长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苏州博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88 | 分类号: | G01N33/8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列腺素 f1 免疫测定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具体的涉及一种6-酮-前列腺素 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
背景技术
前列腺素是血管内皮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主要产物,也可产生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等。前列腺素是机体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与血管扩张物质。
6-酮-前列腺素F1α(以下简称6-酮-PGF1α)是前列环素的稳定的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肿瘤转移、周围血管血栓形成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时血浆6-酮-PGF1α含量往往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6-酮-前列腺素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6-酮-前列腺素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包括:
1)已包被6-酮-PGF1α-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物酶标板,-20℃保存;
2)明胶;
3)6-酮-PGF1α标准品,4℃保存;
4)抗体6-酮-PGF1α-IgG,4℃保存;
5)羊抗兔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20℃保存;
6)邻苯二胺;
7)稀释液,用前用蒸馏水作1:20稀释;
8)底物液,用前用蒸馏水作1:5稀释。
本发明的检测原理如下:
抗原(6-酮-PGF1α-BSA)包被固相载体,与游离抗原(标准品或待测样品)竞争性地与一定量得抗体结合,洗涤后加过量酶标抗体,再加底物显色。根据显色程度(OD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推算出待测样品6-酮-PGF1α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6-酮-前列腺素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有效测定人和动物的血浆、血细胞、体液或组织中的6-酮-PGF1的浓度;
2、本发明的6-酮-前列腺素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合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肿瘤转移、周围血管血栓形成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中的鉴别诊断灵敏度高,可保证良好的线性关系;
3、本发明的6-酮-前列腺素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合在-20℃条件下可可保存6个月。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技术方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6-酮-前列腺素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其包括:
1)已包被6-酮-PGF1α-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物酶标板,-20℃保存;
2)明胶,1g/瓶;
3)6-酮-PGF1α标准品,1600pg/ml,4℃保存;
4)抗体6-酮-PGF1α-IgG,1ml,滴度为1:8000,4℃保存;
5)羊抗兔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GARIgG-HRP),100ug/ml,-20℃保存;
6)邻苯二胺(OPD),15mg/瓶;
7)稀释液(PBS),0.2M ,用前用蒸馏水作1:20稀释;
8)底物液(Buffer2),0.1M,用前用蒸馏水作1:5稀释。
利用本发明的6-酮-前列腺素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的检测步骤如下:
1、一次反应
将6-酮-PGF1α标准品用0.1%明胶倍比稀释成8个浓度:1.25、2.5、5、10、20、40、80和160 pg/0.1ml,用0.1%明胶(PBS配制)将抗6-酮-PGF1α-IgG作1:10稀释。
零标准(B0)孔加稀释液100ul,标准(ST)孔加6-酮-PGF1α标准品100ul,样品(SMP)孔加待测样品100ul。
各孔均加抗体6-酮-PGF1α-IgG100ul(TA孔除外)。
37℃ 2hr或室温下4h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苏州博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苏州博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0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