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接结构及通过电阻焊进行的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8807.3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濑伸;河原敬二;藤本浩;长谷川坚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30;B23K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结构 通过 电阻 进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结构及通过电阻焊进行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局部地将金属构件彼此焊接的方法,已知有电阻焊。电阻焊为这样的方法,该方法使电流流过希望焊接的母体而产生焦耳热,并同时加压,从而进行焊接。
为了使在母材中流动的电流集中,减小接触面积、增大电流密度比较有利。为此,通常在希望焊接的一方的金属构件设置突起部,使其与对方金属构件进行点接触或线接触。
在该场合,电阻焊这样进行,即,在使焊接的金属构件彼此在突起部接触了的状态下,分别将正极或负极的焊接用电极推压抵接到两金属构件上的与焊接面相反的面,加压而进行焊接。
在将突起部形成在金属构件上的场合,存在形成为这样的结构的方法,该结构使形成了突起部的金属构件的厚度比周围的区域更厚。然而,按照该结构,材料的利用效率变低。
因此,已知这样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板状的金属构件,通过冲压形成突起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32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那样,在进行电阻焊的场合,在使要焊接的金属构件彼此在突起部接触了的状态下,分别将正极或负极的焊接用电极推压抵接到两金属构件上的与焊接面相反的面(外表面),并加压。通过由焊接 用电极加压,在上述以往的所有方法中,都在与突起部相向的一侧的金属构件上的与突起部抵接的部分产生集中应力。为此,在与突起部相向的一侧的金属构件产生突起部的周缘区域以突起部为中心朝对方构件侧上升的那样的翘曲。
由于产生这样的翘曲,所以,与突起部相向的一侧的金属构件的外表面仅在翘曲不产生的中心区域即与突起部对应的小面积的区域与焊接用电极的上面接触。即,电流通道的面积变窄。为此,流到金属构件的电流密度变大,发热变大,焊接部损伤,不能确保必要的接合力,或金属构件的熔化部附着到焊接用电极而对焊接用电极造成损伤。
本发明的焊接结构是这样的焊接结构,即,第二金属构件和在一方的面上形成有突起部、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有与突起部对应的凹陷部的第一金属构件,在包含突起部的顶部的焊接部受到焊接,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至少一方的金属构件上形成有从周围区域凹陷的凹部,凹部被形成在一方的金属构件的相对于与另一方的金属构件的相向侧处在相反面侧且跟焊接部对应的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通过电阻焊进行的焊接方法,用正极及负极的电极对第二金属构件和在一方的面上形成有突起部、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有与突起部对应的凹陷部的第一金属构件进行加压,在包含突起部的顶部的焊接部进行电阻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至少一方上形成从周围区域凹陷的凹部,该凹部形成在一方的金属构件的相对于与另一方的金属构件的相向侧处在相反面侧且跟焊接部对应的区域,当进行电阻焊时,以使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不与正极或负极的电极接触的方式进行焊接。
按照本发明,在金属构件的与焊接部侧相反侧的面上,即焊接用电极抵接的面侧,形成从周围区域凹陷的凹部,所以,金属构件的翘曲变小,与焊接用电极的接触面积增大。为此,能够减小电流密度,减少焊接时的发热,随之能够防止焊接部损伤或焊接用电极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圆筒形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圆筒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用于表示图1所示电极群的详细结构的局部剖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圆筒形二次电池的A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为用于说明获得图4所示焊接结构的方法的焊接前的金属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用于说明图5的后续工序的放大剖视图。
图7(a)、(b)为用于说明形成图5所示一方的金属构件的方法的放大剖视图。
图8(a)、(b)为用于说明形成图5所示另一方的金属构件的方法的放大剖视图。
图9为电阻焊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0为用于说明焊接用电极上的与一方的金属构件的接触区域的外观立体图。
图11为用于说明焊接用电极上的与另一方的金属构件的接触区域的外观立体图。
图12为表示比较例中的焊接前的金属构件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3为用于说明图12的后续工序的放大剖视图。
图14为用于说明比较例的焊接用电极上的与一方的金属构件的接触区域的外观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8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影像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气囊式一体麻醉面罩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