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阻式缓速器液压泵降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17911.0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勇;覃蔼堂;张贵玲;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集团久达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0T5/00 | 分类号: | B60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阻式缓速器 液压泵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温装置,特别是涉及液阻式缓速器液压泵降温装置,属于车用制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缓速器作为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目前汽车缓速器主要有液力缓速器和电涡流缓速器等几种,液力缓速器具有强制散热功能,适用于在非平原地区行驶,需要长时间制动的车辆,但其价格昂贵,目前主要用于装配国产高挡客车以及进口件组装客车。电涡流缓速器不具备强制散热功能,当发热量超过其热容量最大值时会烧毁甚至引发车辆自燃起火事故,因而只适用于在平原地区行驶,短时间制动的车辆。
液阻式缓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缓速器,不仅具有液力缓速器和电涡流缓速器优点,低速制动性能还超过液力缓速器。液压泵是液阻式缓速器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在液阻式缓速器液压泵工作时,由于机械摩擦和液压油受挤压,导致液压油和液压泵体温度升高,从而造成液压泵始终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这将直接导致液压泵橡胶密封件寿命降低和降低密封效果,也会使液压泵机械摩擦表面润滑不良,增大摩擦力,导致磨损加快,降低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
目前针对于液压泵,特别是液阻式缓速器上使用的液压泵基本没有考虑其降温装置,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液压泵的使用寿命较短,而如果对液压泵设计单独的降温装置,其成本明显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并且能较好地降低液压泵泵体温度的液阻式缓速器液压泵降温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液阻式缓速器液压泵降温装置,所述的降温装置包括柱体和位于柱体外侧且与柱体连成一体的外腔,所述的柱体的端头A与液压泵连接,端头B与液压管路连接,其中端头A和端头B之间的中心孔为通孔,中心孔形成液压油流道,降温装置的外腔为密封腔且外腔的两侧设置有分布有用于连接液阻式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并且是连通的孔A和孔B,孔A和孔B形成冷却液流道;
所述的降温装置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柱体的端头A是制成法兰与液压泵连接的。
所述的柱体的端头B是制成法兰或者管状与液压管路连接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采用金属材料和液阻式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不需额外增加冷却系统,金属材料热传导快,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液阻式缓速器上液压泵的冷却效果,并具有安全可靠、加工容易、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中心孔,2-外腔,3-端头A,4-端头B,5-液压泵,6-液压管路,7-柱体,8-孔A,9-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如图1,液阻式缓速器液压泵降温装置,所述的降温装置包括柱体7和位于柱体7外侧且与柱体7连成一体的外腔2,所述的柱体7的端头A3与液压泵5连接,端头B4与液压管路6连接,其中端头A3和端头B4之间的中心孔1为通孔,中心孔1形成液压油流道,降温装置的外腔2为密封腔且外腔2的两侧设置有分布有用于连接液阻式缓速器冷却系统并且是连通的孔A8和孔B9,孔A8和孔B9形成冷却液流道;
所述的降温装置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柱体7的端头A3是制成法兰与液压泵5连接的。
根据液压管路6的接口规格,所述的柱体7的端头B4是制成法兰或者管状与液压管路6连接的。
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当液压泵5工作时,液压油从该装置的中心孔1流过,经过液压油流道进入系统的液压管路6。由于油温和液压泵5的泵体温度升高,并且降温装置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热量传导性能,热量通过液压油和液压泵5的泵体传递给降温装置的外腔2。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液阻式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流经孔A8和孔B9,通过冷却液流道,将降温装置的外腔2将热量不断带走,利用液阻式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冷却液压泵5,从而降低了油温和液压泵5的泵体温度。
可见所述的降温装置不仅能起到降低油温和液压泵5泵体温度的作用,而且也作为液压油回路的一部分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集团久达机械厂,未经中国振华集团久达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79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