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果两用模式的茶树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5022.0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岳飞;徐平;孙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模式 茶树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树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叶果两用模式的茶树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茶果是茶树除茶叶外的另一重要产物。茶果中的茶籽富含油脂,利用茶籽制备的茶叶籽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超过85%,与国际上较名贵的橄榄油相似,并且富含茶多酚、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是一种非常健康而营养的食用油。此外,茶籽油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够降血压、降血脂和抑制动脉硬化等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然而,目前茶树种植模式以采叶为中心,都采用“矮化密植”的方式来种植茶树。这种种植方式尽管通过增加茶树的株数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却由于茶树聚丛性高,养分竞争性过强,单株茶树生长受到限制,导致茶树的生殖生长受到极大地抑制,造成茶果结实率极低,大部分茶树基本不再结茶果。但是,如果过分注重茶树的生殖生长,增加茶果的产量,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拉大茶树之间的空隙,这会大大地降低每亩茶园的植株率,会导致经济效益极高的名优茶产量大幅降低,会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因此,寻找一种既能保证茶园名优茶产量,又能大幅提高茶树结实率的“叶果两用”的种植方式,对于提高茶树产值,提高茶农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时至今日,还未见任何与“叶果两用”栽培模式相关的种植技术的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茶树的茶叶和茶果不能兼顾的不足,利用合理布局种植空间和填充沙土层来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充分吸收,平衡茶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提供一种叶果两用模式的茶树种植方法。
本发明中的叶果两用模式的茶树种植方法,包括:在种植适合叶果两用栽培的茶树品种时,以行距为1.5~3m,株距为0.45~0.9m,平行或交错排列;同时,在每行两侧20~30cm处,挖一条宽为20~30cm、深为30~50cm的沟,并用沙土填满。
本发明所述适合叶果两用栽培的茶树品种为:鸠坑种、浙农113、浙农21、龙井43、政和大白茶、紫芽种、乌牛早、茗科种、广西灵山种、江华苦茶或铁观音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中,对于新开垦的茶园,在种植茶树时采用扦插。
本发明中,对于已有茶园中的茶树进行台刈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合理空间布局和利用沙土提高表层通气度,克服了单株茶树间对养分的过度竞争,提高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不仅可促进单株茶树的生殖生长,提高茶树的茶果结实率,使亩产茶果可达1000公斤以上,也可提高茶树的单株的茶叶产量,使得亩产达到“矮化密植的”90%以上。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技术可以综合利用茶树的叶和果,提高了茶树的资源利用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中的叶果两用模式的茶树种植方法,包括:
本发明包括新开垦茶园的扦插,以及与对已有茶园中的茶树进行的台刈的茶园种植。可选用包括鸠坑种、浙农113、浙农21、龙井43、政和大白茶、紫芽种、乌牛早、茗科种、广西灵山种、江华苦茶、铁观音等品种中的任意一种,以行距为1.5~3m,株距为0.45~0.9m,平行或交错排列,在每行两侧20~30cm处,挖一条宽为20~30cm、深为30~50cm的沟,并用沙土填满。按传统茶园栽培方式修剪和施肥。
对比实施例采用目前“矮化密植”的种植方法,行距0.3~0.9m,株距0.2~0.4m,平行或交错排列,两侧不挖沟,不填沙。按传统茶园栽培方式修剪和施肥。
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具体数据如下表:
其余未列举的茶叶品种也具有与上表中基本相同的叶产量和果产量比例关系。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5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