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肺燥津伤型消渴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8949.1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6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唐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梅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3/1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4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肺燥津伤型 消渴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消渴、肺燥的中药。
背景技术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又称消瘅、肺消、消中。消渴病变脏腑在肺胃肾。燥热伤肺,则治节失职,肺不布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下注。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该病。常见肺热津伤型消渴。证见烦渴多饮,口干尿多,舌边尖红,脉洪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加味。现有的治疗一般采用口含片进行口腔内缓慢溶解,对口腔及咽部产生持久的药效,用于局部的消炎、消毒等,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肺燥津伤型消渴的中药,它的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
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沙参18-23g;麦冬17-24g;天冬11-17g;生地17-23g;花粉17-23g;黄连7-12g;黄芩18-22g;石膏45-55g;知母10-20g;甘草2-8g;玄参28-32g。
将上述药物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十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患者的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肺燥热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或痊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治疗肺燥津伤型消渴,具有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沙参18-23g;麦冬17-24g;天冬11-17g;生地17-23g;花粉17-23g;黄连7-12g;黄芩18-22g;石膏45-55g;知母10-20g;甘草2-8g;玄参28-32g。
实施例1,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沙参21g;麦冬19g;天冬14g;生地19g;花粉21g;黄连11g;黄芩19g;石膏48g;知母16g;甘草6g;玄参28g。
实施例2,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沙参20g;麦冬20g;天冬15g;生地20g;花粉20g;黄连10g;黄芩20g;石膏50g;知母15g;甘草5g;玄参30g。
将上述药物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十天为一疗程,经临床试验结果如下:治疗肺燥津伤型消渴患者40例,年龄为25~45岁,男性20例,女性20例,连续服用实施例2三个疗程后,患患者的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肺燥热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或痊愈。且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梅,未经唐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8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