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振动手板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8143.2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童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51/16 | 分类号: | B23D51/16;B25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手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或者专用工具领域,具体涉及手板锯,尤其是具有减振设计的手板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板锯通常包括一对相互啮合并且中心线垂直的伞形齿轮,其中一个伞形齿轮固定连接电机的转子,另一个伞形齿轮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一个偏心设置的凸轮,该凸轮与往复杆传动配合,往复杆与锯片固接或铰接连接,从而带动锯片往复直线运动。如中国专利ZL200520052162.6的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这种传统的结构的手板锯因为利用伞形齿轮传动,高速运转时,噪音较大,振动、磨损严重,不便于使用者握持和使用,并且使用者为了紧握手板锯,保证切割平整极大地耗费了体力。
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配重法来减小机器的振动,也就是在偏心轮上设置配重块,使得与伞形齿轮连接的转动轴在转动时处于对称的状态,但是这样仅能使转动轴和偏心轮本身在转动状态处于对称平衡。但是工作时,增加了锯条的负荷之后,转动轴和偏心轮上的转动仍然是不对称的,所以振动很大;或者只有在配重块处于往复杆的运动方向时,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减低振动,其他任何时候都是非平衡状态,因此机器的振动剧烈。这样使得操作者握持费力,不能长时间工作,使用不方便;同时加工的精度很低。
而且这样在偏心轮或转动轴上增加配重块的技术方案还因为增加了动力机构启动的负荷,容易造成电机难于启动,或者过载烧毁。或者在燃油动力机构的技术方案中,容易造成启动时负荷过大,燃油马达无法启动或者燃烧不充分而在气缸内积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显著降低的微振动手板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振动手板锯,包括动力机构和锯条,动力机构与锯条之间用传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对相互啮合并且中心线垂直的伞形齿轮,其中一个伞形齿轮与动力机构的输出杆连接、另一个伞形齿轮的转动轴上顺序固定连接两个偏心轮,两偏心轮关于转动轴左右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偏心轮与输出杆传动配合,输出杆将偏心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杆体的直线往复运动并传递给锯条;第二偏心轮与配重杆传动配合,配重杆的形状与输出杆大致相同,配重杆的重量大于等于输出杆的重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结构中,例如电动或者燃油马达或液压马达或燃气马达或类似机构构成的动力机构的输出杆转动,驱动一个伞形齿轮转动,与之啮合的伞形齿轮也相应转动并带动两偏心轮转动,第一偏心轮就带动输出杆往复运动驱动锯条往复运动进行切割工作。两个偏心轮实际上就是在与伞形齿轮的连接的转动轴轴向上的投影为对称的结构,一个驱动输出杆的同时,另一个偏心轮驱动配重杆与输出杆同样做往复运行,又由于配重杆与输出杆重量相当或配重杆略大,所以这样两个偏心轮在转动轴上的转动相位对称、负荷基本平衡,偏心轮所产生的振动相互抵消,对外不传递振动,所以这样的手板锯基本实现了无振动或为振动,便于使用者更省力、更方便地握持;并且也避免锯条振动而降低切割加工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微振动手板锯,包括动力机构和锯条1,动力机构为电机17,电机17与锯条1之间用传动机构连接,本发明的核心改进就在于改进了传动结构,具体就是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7的输出轴通过连接杆14和连接杆14端部的连接套15、轴承13与小伞形齿轮12传动连接,大伞形齿轮9与小伞形齿轮12啮合,并且中心线相互垂直。这样的小伞形齿轮12与电机17的输出轴连接的结构实际上也起到了减速的作用。大伞形齿轮9的转动轴20上顺序固定连接两个偏心轮16、19,两偏心轮16、19关于转动轴20左右对称设置,也就是两个偏心轮16、19在转动轴20上顺序设置,在转动轴20轴向上的投影关于转动轴20轴芯对称。最好是:所述的两个偏心轮16、19整体加工成型。可以简化装配过程,又避免两偏心轮16、19磨损松动之后转动时相位发生偏差。
两个偏心轮16、19中,第一偏心轮19与输出杆18传动配合,输出杆18将第一偏心轮19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杆体的直线往复运动并传递给锯条1;这样的传动连接结构有很多种,例如输出杆18就是一个铰接在第一偏心轮19外边缘的杆件,或者也可以是其它实现输出杆18往复运动的结构;输出杆18另一端与锯条1铰接,或者如图2所示的输出杆18用开口销30与锯条夹头2固接。第二偏心轮16与配重杆10传动配合,配重杆10的形状与输出杆18大致相同,配重杆10的重量大于等于输出杆18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8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