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5331.X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培德;施群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蚯蚓 污泥 强化 生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90%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理与处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0%~40%,甚至高达60%。此外,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作为污水厂附属产物的污泥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将产量巨大、增长迅速的污泥进行妥善安全地处理处置,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受到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和环境界学者的高度重视。
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法如土地填埋、焚烧等非但无法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量,还会增加固体废物的额外处理负荷,增加运行成本,造成二次污染,与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要求背道而驰。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利用水蚯蚓捕食污泥,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量,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无副产物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生态环保技术”,紧扣国家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发展主题。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表明水蚯蚓污泥摄食量十分可观,对污泥减量的潜力较大。
然而,水蚯蚓捕食也会影响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学者在进行水蚯蚓污泥减量的研究中,都曾观测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因水蚯蚓捕食污泥而出现出水氮、磷等水质恶化的现象。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我国因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的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峻。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大型淡水湖泊均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氮、磷化合物。
因此,从污水生物系统泥水同步降解的技术层面和节能降耗的经济方面,都迫切需要开发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及污泥同步去除的新型反应装置,这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领域的当务之急,具有极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大和出水氨氮、总氮不达标问题,基于污水处理系统泥水同步降解的技术层面和节能降耗的经济层面,提出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的新型装置。
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包括池体、生物载体、搅拌桨和微孔曝气器,所述的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的池体内为消化区,所述的搅拌桨设于消化区中部,所述的微孔曝气器设于消化区底部。所述的生物载体均匀分布于搅拌桨周围。
所述的生物载体为多个空心悬浮球填料,优选采用球形外壳直径为8cm、球面成多孔状、孔径为5mm的空心悬浮球填料。
所述空心悬浮球填料的内部装填针状弹性填料,使生物载体具有通透性、高比表面积,所述的针状弹性填料内接种水蚯蚓,单位池体水蚯蚓的投加量为2.5g/L,在最佳的底物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利用水蚯蚓与微生物的复合生化作用,提高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将污泥处置方式从常规的“末端治理”转移到“源头控制”,于此同时,强化脱氮微生物的脱氮效能,从而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氨氮、总氮达标排放。
所述的水蚯蚓隶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是多细胞后生动物,对氨氮浓度较为敏感,氨氮浓度在30~45mg/L时,水蚯蚓的产率系数在0.3左右,且污泥减量效果最佳,污泥减量率可达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5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